防疫期间上班上学突然全变成居家模式,不用通勤与一大早出现在公司,让许多上班族开始过着晚睡晚起的生活,偶尔晚睡晚起不用打卡的感觉虽然很解放,但长期居家也让一些人感到愈来愈忧郁。一项针对 85 万人的研究显示,只要把睡眠时间往前调一点,就可以大幅降低忧郁症风险。
先前研究发现,无论睡多久,夜猫子患忧郁症的可能性是早起者的两倍。但因为情绪障碍本身也会扰乱睡眠模式,因此研究人员很难说明是什么原因造成。其他研究不是样本量很小,或是只有单一时间点的问卷,或是没有考虑可能影响睡眠时间和情绪的环境因素,都可能会混淆结果。
2018 年一项针对 3.2 万名护士的大型长期研究也发现,早起者在四年内患忧郁症的可能性降低 27%,但这项研究对早起的人没有明确定义。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博尔德分校、麻省理工学院和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基因库展开大规模研究,找到特定睡眠类型影响心理健康的因素。研究人员表示,过去科学家早就知道睡眠时间和情绪之间存在关系,但不知道需要给患者提供什么样的睡眠建议。
为了更清楚了解改变睡眠时间是否真正有保护作用,以及需要多少改变才能降低忧郁症风险,研究人员找来 DNA 测试公司 23 and Me 和生物医学数据库 UK Biobank 的数据,随后使用一种称为孟德尔随机化的方法,利用遗传关联来帮助解释因果关系。
科学家表示,目前已知超过 340 种常见的遗传变异,包括所谓的时钟基因 (PER2) 的变异,会影响一个人的睡眠类型,遗传学可解释人们的睡眠时间偏好的 12%~42%。研究人员评估多达 85 万人的基因数据,包括 8.5 万佩戴可穿戴睡眠追踪器 7 天的人和 25 万填写睡眠偏好问卷的人,让科学家对基因变异如何影响睡眠时间有更细致的了解,可精确到小时。
研究人员还使用包括遗传资讯与匿名的医疗和处方记录,以及有关重度忧郁症诊断的调查。他们使用新的统计技术欲了解具有让人们容易成为早起者的基因变异的人,患忧郁症的风险是否也较低。
结果发现,总体而言受调查者的平均睡眠时间的中点是凌晨 3 点,代表一般人通常在晚上 11 点睡觉,早上 6 点起床,但睡眠中点每早 1 小时,患重度忧郁症的风险就会降低 23%。
简单来说就是如果一个通常在凌晨 1 点睡觉的人,改为 12 点睡觉,并保持相同的睡眠时间,罹患重忧郁症风险可以降低 23%,如果他们更早点睡,晚上 11 点睡觉,风险可减少四成。但对已经很早起的人,如果更早起床是否也有同样帮助还不确定。
为什么早起可以降低忧郁症风险原因还未知,以前一些推测是早起的人受到更多光照,影响荷尔蒙,进而影响情绪。另外一种说法是人们作息如果跟别人不同,这种差异本身也会影响情绪。
无论原因为何,即使现在不用通勤上班或上学,难得平日可晚点起床,但疫情当头很多人居家焦虑的情况下,早点起床或许对心理健康有益。此研究是首次揭示特定睡眠时间影响心理健康的量化研究,刊登在《JAMA Psychiatry》。
- Waking just one hour earlier cuts depression risk by double digits, study finds
- Going To Sleep and Waking Up Just an Hour Earlier Is Connected To Improved Mental Health
(首图来源:Flickr/Marco Verch Professional Photographer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