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媒体的报导,上周五,日本科技大厂夏普(SHARP)在日本的枥木工厂正式走入历史,不再进行生产工作。而该地点除将转做夏普物流及保修的地点外,原本的 600 多名员工,将配置到大阪府堺市和千叶市内等,还有 170 人将会离职,这也代表曾经见证“日本制造”光辉历史的枥木工厂,正式结束了它的任务。
根据资料显示,夏普位于日本枥木县矢板市的工厂最早于 1968 年加入生产行列,首先进行生产的第一批产品就是当年的彩色电视机,从那时起,枥木工厂就是夏普的电视专用工厂,也成为夏普高品质电视的代名词。时到 1986 年生产的最高峰时期,枥木工厂的员工数一度超过 3,000 名,对当地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力。而这个时期,也正巧是日本制造业最为辉煌的阶段。
然而,近年来随着日本制造业环境的巨大改变,使得日本的白色家电产业非但没有保持过往的荣耀,反而纷纷走下神坛,包括三洋、东芝等企业都陷入营运亏损当中,导致最后落得卖家产以求自保的结果。而对于近日关闭枥木工厂的夏普来说,在 2016 年为台湾鸿海集团入主前,也同样处于亏损状态。
而虽然在鸿海集团入主之后,透过各项的变革,并导入鸿海所拥有的各项资源,夏普一开始展现出焕然一新的感觉。包括过去亏损的业务,也逐渐变成了净收入,这让投资人纷纷看好其发展,从当时的股价反应就可以看出投资人的支持。在此同时,鸿海也预期在娶到夏普之后,透过一番改革而有大作为。因此,针对夏普的品牌喊出了“高贵不贵”的口号。
而主打亲民价格的策略,虽然一开始赢得了不少消费者对夏普的好感,但是近期以来,这个策略所出现的负面效应,正在慢慢侵蚀著夏普。那就是夏普在利用“高贵不贵”的口号快速打开市场的同时,也不免拉低了夏普的品牌定位。这使得在进入 2018 年之后,夏普有所起色的业绩再次陷入了市场低迷的情况,而这情况也掀起了市场上该如何挽救夏普这个品牌的争论。
事实上,降低生产成本一直是夏普母公司鸿海多年来是电子代工时所秉持的强项,因此,此次夏普关闭日本枥木县的电视生产厂,正是持续降低自身经营成本,以提高竞争力来参与市场竞争的做法。而且,在夏普关闭枥木工厂之后,夏普的家电生产还可以交给鸿海集团其他的海外生产基地来代工,以持续维持低廉的生产成本。
只是这样的做法,使得市场人士担心,这显示出了日本制造在全球产业链竞争的情况下,逐渐丧失的优势和市场,而且这局面短期内也很难扭转。尤其,随着全球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包括中国及韩国企业纷纷快速抢攻市场的同时,日本相关制造业仍然深陷创新效率低下、人工成本高昂等漩涡中,这使得日本制造在全球市场的竞争中,遭遇韩国、中国等新兴力量时逐渐败下阵来。
因此,目前虽然夏普有鸿海集团在制造上的力挺,但是,如何一方面兼顾成本,一方面又维持品质,正是当前夏普这个品牌所面临的最大难题。有人认为,夏普该坚持高单价、高品质的路线,另外以副品牌主打中低价位市场,这才是关键手段。这方面鸿海似乎也不是没思考过,也就是老续整合旗下的夏普与富可视 (InFocus) 来打双品牌同样的想法。至于,该如何进行,而且最后是否能够扭转颓势,就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首图来源:夏普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