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俄国脸书”创办人从失势、自我流放再创 Telegram 的传奇故事

2024-11-25 223

在遥远的北方,占据欧亚大陆大片土地的俄罗斯,也有一位世界级的知名网络创业者。他被称为“俄罗斯版祖克伯”,因为他在俄罗斯的第一个(可能也是最后一个)创业项目社群网站 VKontakte,跟祖克伯创立的 Facebook 如出一辙。

 

今天,我想跟你讲述的就是这位帕沃尔·杜罗夫:Telegram 和 VKontakte 的创始人,一位连续两次创业都只用一年就让用户量突破千万的创业奇才,未曾从政却在 25 岁就经历了生死攸关的权力斗争洗礼后,仍然能挺直腰杆、伸出中指的科技新贵。

如果你没听说过他,这次千万不要再错过了。

以 Facebook 为师法对象崛起

1984 年 10 月,帕沃尔·瓦勒耶维奇·杜罗夫(Pavel Valeryevich Durov)出生于前苏联列宁格勒,现在俄罗斯的第二大城市圣彼得堡,父母亲分别来自俄罗斯和乌克兰。他的父亲是苏联一位有名的拉丁语学家,家里还有一个大他 4 岁的哥哥尼克莱·杜罗夫。

▲ 小时候的帕沃尔·杜罗夫。(Source:Instagram)

小杜罗夫的大部分童年时光,在父亲任教的意大利城市都灵度过。后来,他遵从父亲的意志回到俄罗斯,并在 18 岁时考取了圣彼得堡国立大学的语言学系。 在校期间,杜罗夫开始自学编程。和 Facebook 创始人祖克伯的骇客经验几乎完全相同,他骇了学校网站之后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把首页换成自己最讨厌老师的照片,旁边配上“Must Die”的字样……尽管学校很快会更换管理员密码,但他每次都能再度破解。

在他的传记《杜罗夫密码》中有这样的描述:在校期间,杜罗夫已经不满足于自己的专业和还可以的编程、骇客技术,而是想成为像祖克伯那样的“网络偶像”(internet icon)。

2006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却没有延续父亲的事业,而是很快创立了社群网站 VKontakte(简称 VK)。

▲ 俄语 VKontakte 翻译成英语是 “in contact with” 的意思。

当时,还在德国波恩大学攻读第二个博士学位的哥哥尼克莱·杜罗夫,每天都会抽时间给 VK 写程式码,在国际长途电话上跟弟弟沟通 VK 的开发工作。很快,以俄语做为第一语言的 VK 获得了大量用户。不断走高的公司前景,显著增大的开发压力,促使尼克莱回到了圣彼得堡,开始担任 VK 的首席技术长。

VK 经常被质疑抄袭 Facebook,而杜罗夫一直借用苹果创始人史提夫·乔布斯的经验来解释:“苹果不也是抄袭 Sony 来的吗?”

经过早期的快速发展,2007 年 2 月 VK 的用户数就超过了 10 万,同年 7 月超过了 100 万,次年 4 月则暴增至 1,000 万,很快就击败了本国的竞争对手 Odnoklassniki,成为了俄罗斯最受欢迎的群群网站。

做为最主要创始人的杜罗夫,拥有 VK 20% 的股权。 他国中同学的父亲、俄罗斯犹太人社群领袖米哈伊尔·米利拉什维利(Mikhail Mirilashivili),以及另一位联合创始人列弗·里维夫(Lev Leviev)等其他投资人,共同拥有剩下的 80%。但杜罗夫拥有绝大多数的投票权,这一设计和 Facebook 创立时几乎是从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从创立 VK 开始,杜罗夫整个人的行事风格变得愈发神秘。他极少出现在公开场合,不接受采访,反倒是他的公司在俄罗斯高调到无以复加,租下了圣彼得堡最著名的胜家大楼(Singer House)的 5 楼和 6 楼,就在圣彼得堡最大的书店楼上。

VK 在俄罗斯的如日中天,让杜罗夫尝尽了甜头——然而好景不常,在创立 4 年之后,它终于“被盯上”了。

官方要求审查夺取主导权

盯上 VK 的,是在俄罗斯半公开存在的“强力集团”(Siloviki),一支主要由政府、军方和情报方面的高级官员、财阀的实际控制人组成的政治力量。随着俄罗斯政局的变换,VK 上开始出现更多的反对声音。而杜罗夫对这些内容和活动的放任不管,加剧了由寡头统治的当局在网络上面临的舆论压力。相信到了这里,大家都能理解为什么 “强力集团”需要加强对 VK 的控制了。

▲ “强力集团”的主要成员大多来自原“KGB”。图为该机构的办公大楼。

他们首先派出了钢铁大亨爱丽舍·乌斯马诺夫,他控制的 Mail.ru 是俄罗斯和东欧地区最大的电子邮件服务商,类似“俄罗斯版 Yahoo”(对了,Mail.ru 还是 Facebook 的投资方)。

2011 年,Mail.ru 成功收购了 VK 39.99% 的股份,稀释了杜罗夫所持的股份,并计划进行更多收购。而杜罗夫在 Instagram 上发布了一张照片,做为对试图吞并 VK 行为的回应。现在,这张照片已经被删除了:

遗憾的是,杜罗夫一个人的坚定,无法逆转自己对 VK 控制权正在流失的现实。

2011 年 12 月,出于对俄罗斯国家杜马选举遭人操纵的质疑,俄罗斯抗议者在 VK 上组织了一次活动。此事成为了克里姆林宫出面对杜罗夫实施打压的导火线。然而,面对删除账号和页面的命令,杜罗夫依旧没有执行,而是把自己的 VK 页面、Twitter 和 Instagram 账号变成了战场,用可笑的萌宠图片来表达自己的异见:

▲ 穿着帽 T、吐著舌头的小狗,代表了一个年轻人、网络创业者的态度。

随着杜罗夫一次又一次反抗政府的审查要求,即便在俄罗斯国内已经如愿成为网络偶像的他,也不再能因为名声而免受责罚。就在他发布这张照片的当晚,一支穿着迷彩军装的武装部队造访了他在圣彼得堡的家,敲门试图进入,但遭到了他的拒绝。这些人一个小时左右后离去。杜罗夫对传记作者表示,关于那天发生的事,他“自己也不知道为什么,心中有个声音告诉他,要拒绝(政府的要求)。”

可能是察觉到自己失去公司控制权的情况已经无法挽回,杜罗夫的心情反而更好了。2012 年有一天,他和公司的几名同事用 5,000 卢布的纸币折成纸飞机,从位于圣彼得堡最繁华地区的胜家大楼办公室的窗口往下扔——当天,他们一共扔了超过 20 架纸飞机。

▲ 帕沃尔·杜罗夫和其哥哥尼克莱·杜罗夫用 5,000 卢布折成纸飞机,丢出办公大楼。

2013 年有一次,VK 公司被警察清查,杜罗夫本人被指控开车碾压了一名交警的脚,却因为“失联”而未遭逮捕——实际情况是,杜罗夫根本不会开车,连驾照都没有…… 在他失联的这段时间里,“强力集团”完成了对 VK 的“接收工作”:

1. 2013 年 4 月,基金公司 United Capital Partners 收购了 VK 的另外两名大股东米利拉什维利和里维夫所持有的 48% VK 股权。UCP 的管理人是俄罗斯政商大亨伊利亚·谢尔波维奇,而他在情报机构克格勃工作时是伊戈尔·谢钦的下属。后者现在是俄罗斯石油公司董事长,也是当时俄罗斯政府重要的商业亲信。

在这笔交易完成之前,杜罗夫一直不知情。早在失联之前,他和这两位公司创始股东的关系已经交恶,还一度删除了他们在 VK 的页面。

2. 几个月后,杜罗夫重新出现在人们的眼前,表示“刚刚和朋友度假回来”。这年 12 月,他被迫出售自己所持的 12% VK 股份给俄罗斯电信营运商 MegaFon 的 CEO 伊万·塔弗林。塔弗林随后很快将这些股份又转手给了 Mail.ru。

3. 加上刚拿到的 12%,Mail.ru 一共持有 VK 52% 的股份,实际控制了这家社群网站。在 2014 年 9 月,Mail.ru 从 UCP 手中收购了该基金持有的全部 VK 股份,相当于全资控股了 VK。

至此,VK 在两个大股东 Mail.ru 和 UCP 的运作下,正式完成了“国有化”。

▲ 帕沃尔·杜罗夫一直保护俄罗斯反对派领袖阿列克谢·纳瓦尼(左)的 VK 页面。这种行为引来执政者对杜罗夫的敌意。

曾几何时,习惯了对抗审查的杜罗夫,对祖克伯配合俄罗斯政府的行为深恶痛绝。 然而在 2014 年,VK 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公开审查并删除亲伊斯兰国账号和页面的社群网站,远早于 2015、2016 年才开始行动的 Facebook 和 Twitter。截至 VK 数据的最新一次披露,它的用户数突破了 3.5 亿,比全世界讲俄语的人口的总数还要多;月活跃用户高达 4,600 万,达到 Facebook 在俄罗斯的 4 倍;公司估值也突破 30 亿美元。杜罗夫缔造了 VK,但 VK 的成功已经不属于他。

别以为这位年少成名的创业者会被这点挫折影响。杜罗夫没有时间黯然神伤,还有新的机遇在等待着他。

▲ 帕沃尔·杜罗夫在 Instagram 上发布的一张照片,附注为:顺其自然得天下。

你可能想知道,在 2013 年失联“度假”的那几个月里,帕沃尔·杜罗夫去哪儿了?

远离俄国再创新局

其实早在警察闯进 VK 办公室清查公司的几天前,消息灵通的杜罗夫就带着自己的哥哥,以及少数几个在公司里信任的同事,从圣彼得堡搭乘飞机离开了俄罗斯。他们来到美国东北部美加边境上的水牛城(Buffalo)。

就在这里,他们创立了 Telegram,一款用户增长速度之快与 VK 比肩,仅仅 3 年不到就火遍全球的加密聊天服务。

彼时的杜罗夫已经适应甚至开始享受四处漂泊的理想生活。他卖掉了自己在圣彼得堡和俄罗斯其他地方的固定资产,换得了一大笔钱。向塔弗林出售 12% VK 股份之后,杜罗夫已经成为了一位名副其实的流放者——俄罗斯不再是欢迎他的祖国。

早在第一次被警察上门查水表时,杜罗夫已经开始察觉到自己的电话、电子邮件,甚至 VK 都有可能被监听。而这次的自我流放,给他带来了一次全新的机会。身为数学和电脑天才的哥哥尼克莱主导了 Telegram 加密协议、应用架构的设计。在回到俄罗斯之后,杜罗夫正式发布了 Telegram 的第一个版本。

就在 2013 年 8 月 Telegram 发布不久后,UCP 基金宣布由于该项目使用了 VK 的资产(开发人员),项目应该属于 VK。结果,当然是没让 UCP 得逞了……

Telegram 跟欧美用户已经非常熟悉的 WhatsApp、Facebook Messenger 没什么不同,可以发文字、语音,也可以用各种各样的表情贴图聊天。Telegram 用户的账号和手机号码绑定,登入没有固定的密码,而是完全依靠随机生成的短讯密码登录。

2013 年 10 月,Telegram 的日活跃用户已经超过了 10 万人。而次年 1 月 Facebook 收购 WhatsApp 的消息,让人们开始担心大型网络公司最终会成为用户隐私的突破者,间接导致当时已经小有名气的 Telegram 用户暴增。在这一消息传出后的几天内,Telegram 就增加了超过 800 万的用户……

▲ Telegram 的增长曲线。(Source:《财富》)

2014 年 4 月,杜罗夫用一封搞笑的辞职信促使 VK 董事会解雇了他。他很快离开了俄罗斯,来到了大西洋岛国圣基茨和尼维斯,给该国的糖业协会捐了一笔钱,从而给自己搞到了一本新的护照……瑞士银行也提供了 3 亿美元的现金给他,现在,他终于可以把全部心力放在 Telegram 上了。

到了 2014 年底,Telegram 宣布它的活跃用户数已经超过了 5,000 万,每天发送的讯息数量超过了 10 亿条,每星期的新用户注册数超过 100 万——而且还在增加!在 VK 之后,杜罗夫再次创造了一个网络神话……

完全独立不受监管的通讯软件

充分理解了什么叫树大招风的杜罗夫,决定在 Telegram 上采用一种非常大胆的运作方式。Telegram 完全由杜罗夫(和他的亲人、亲信)私人拥有,不引入其他投资人,并且号称绝不出售。维持着 Telegram 软件日常营运的,是规模极为精简,但开发实力世界一流的一支技术团队。软件工程师,微信公众号“歪理邪说”的作者霍炬在读过尼克莱·杜罗夫给 Telegram 编写的程式码后发表评价:“它的协议 MTProto 极其优秀,兼具数学和工程之美,它的加密基础非常完善,同时又在工程上很出色,Telegram 传递的消息实际是函数,可扩展性相当强。”

▲ Telegram 采用的 MTProto 加密协议,由尼克莱·杜罗夫亲自编写。

当然,杜罗夫用个人存款为 Telegram 运作所需的服务器资源买单,并且付薪水给背后的团队。到今年 2 月时,Telegram 的月活跃用户已经突破了 1 亿,每天产生 150 亿条讯息,每天有超过 35 万新用户注册到上面。根据莫斯科时报报导,为了维持如此庞大而又成功的项目,杜罗夫每个月要支付 100 万美元。

依靠一群优秀的工程师和白花花的银子,Telegram 成为了好用的聊天软件里最安全的、安全的聊天软件当中最好用的那个——它在电子前线基金会对聊天软件安全性的评测中满足了所有的标准。

▲ 帕沃尔·杜罗夫在他的 Instagram 上建议大家都去下载 Telegram。

尽管骇客生涯并不长,也没有什么经典的案例,杜罗夫和这个世界上最知名的硬核骇客们,比如西恩·帕克、亚伦·斯沃茨等人之间仍然有很多共同点。

杜罗夫崇尚开放资源共享,曾经允许 VK 用户免费上传和下载音乐文件,把网站变成了继 Napster 和百度 MP3 之后世界上最大的一个盗版音乐库。Telegram 也是市场上不多的程式码完全开源的聊天软件,你可以在它的 GitHub 空间里看到它的全部程式码。Telegram 的管理方还开放用户和开发者对软件进行不同程度定制的权力,小到自行添加的表情图示,大到独立开发的第三方 Telegram 客户端等都被允许。

对抗审查和监听就不详细说了,在《金融时报》邀请他“共进午餐”时,他还公开表达过对史诺登的支持。因为泄露美国大量重要情报,目前史诺登被迫在俄罗斯避难。

低调神秘的网络新传奇

根据报导和他的 Instagram 账号,杜罗夫和他 4 个最关键的同事每隔一段时间(短则几天、长则几个月)就会更换居住地址,每到一个地方都会用 Airbnb 找房间。这让人们永远也找不到 Telegram 的办公地址在哪,徒增了这家公司的神秘性。最近一次杜罗夫发 Instagram 是在这个月初,当时他在迪拜的海滩。

当然,他也是《骇客任务》的死忠粉丝,像里面的男主人公尼欧(Neo)一样总是一身黑衣,近年来几乎从来没有被人看见过穿别颜色的衣服……

(Source:Mashable)

没有了祖国的杜罗夫,终于过上了他一直向往的自由散漫的数位游牧生活。在已经弃他而去的俄罗斯,杜罗夫却已经成为了一个符号式的人物。

这是因为,他创立的第一家公司让俄罗斯和更多俄语人口用社群网络,而他创立的第二家公司则冲出俄国,走向世界,让人们重获在这个社群网络时代早已丢失的隐私和自由。

<

(本文由 PingWest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达志影像)

2019-03-26 22:30: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