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过去半世纪的岁月,台湾科技产业基本上是以半导体为发展核心,再往外一圈圈扩展延伸,中间成功的关键为教授学者对研发的全心投入、-政策的贯彻决心与执行力、第一代科技创业家的筚路蓝缕,全国戮力同心成就台湾 IC 半导体的荣景。钰创科技董事长卢超群在参与科技部 REAL 计划成果记者会上,指出台湾半导体的成功是因为“许多人的感情、创新、关系等串联在一起”,而在未来面对 AI 世代激烈的产业竞争环境,这个因素仍然存在。
半导体发展的那些人、那些事
卢超群以自身的经历鼓励年轻人投入半导体研究领域。他在台大读书时,遇到两位恩师,一位是施敏院士,他的研究为 Flash Memory 的研发奠定关键概念,另一位是新竹科学园区第一任局长何宜慈,这两位启发当时许多年轻学子对半导体的认识,也是带领台湾产业起飞的重要人物。
提到去年全球盛大庆祝 IC 积体电路发明 60 周年,卢超群补充台湾是从 1966 年前交大校长张俊彦制造出台湾第一颗 IC 起算,学界一边培养人才建立实验室、一边带领团队到美国取经。如果当初没有从学校开始铺下第一块砖,半导体不会发展如此成功,所以卢超群对学界很尊敬。
半导体发展的第二阶段是-积极介入,选派种子部队到美国受训,让美国无线电公司(简称RCA)可以进入台湾。卢超群回想起来过去的历史,直言台湾非常幸运,当时引进的技术是 CMOS,是较弱的技术,但权利金相对便宜,想不到压对宝,CMOS 后来成为芯片发展主流。当初选派出国的人都在半导体历史篇章记上一笔,例如参与首波半导体技术引进的工研院前院长史钦泰。
1980 年新竹科学园区成立,联电、台积电等公司纷纷成立,大批毕业的学生进入这些产业公司,台湾在技术研发上急起直追。卢超群自台大毕业后,到美国取得斯坦福大学电机系博士学位,之后在 IBM 任职,他说虽然在美国念书工作,但知道台湾产业的辛苦,也感念恩师的教诲,所以回来的时候,就有使命希望帮助台湾从四吋晶圆跨入到八吋。很幸运在 1990 年自主研发成功,接着在台积电、联电实现进入制程,在短短四年间追了三代科技。
今天回头来看这些技术,台湾从原本半导体进口比石油还多,到现在产值排名全球第三,占有全国 GDP 的 15% 强,虽然如此,卢超群强调后有追兵,一不小心还是很容易被追过去。他呼吁产业界必须要投入更多心力,不能只让-出钱,但可以找-出来做领袖、制定制度,吸引年轻学子投入,让台湾继续往前走。
卢超群强调半导体产业发展至今,仍然是很深邃的知识,也是 AI 背后最重要的支撑。他在演讲最后回应科技部近年携手产业界对人才的投资计划,鼓励学生放手去读博士班,安心做研究,不用怕饿肚子。因为如果台湾没有教授、年轻学子热爱这个产业,产业就会凋亡。
科技部 REAL 计划,成半导体优秀人才培养皿
科技部自 106 年度起推动“产学研发联盟合作计划”(Academia-Industry Research Alliance Project,简称 REAL 计划),串联国内半导体领域产业界及学术界之顶尖能量,在前瞻技术研究与高阶研发人才培育上进行布局。
REAL 以推动产学桂冠计划模式的台湾半导体产学研发联盟(TIARA)为主,累计补助 IC 设计、制造、封测领域前瞻技术研究计划共 56 件,补助经费超过 1 亿 1,600 万元,支持国内 8 所大学与联发科、台积电、联电、钰创等大厂,生奕科技等新创公司共超过 30 家企业合作。
到目前为止,业界投入经费已达到 1 亿 6,321 万元,另业界衍生投入产品评估、原型试制等项目合计约 7,312 万元,产业累计投入超过 2 亿 3,000 万元。相当于科技部每投入 1 块钱经费,即吸引业界投入约 2 块钱进行研发。REAL 计划累计培育博士生 124 人次,皆为我国半导体领域培植之明日之星。
每位参与计划的博士生每月可获科技部及业界出资至少 3 万元奖助,若再搭配“科技部鼓励企业参与培育博士研究生试办方案”,奖助额度可提高至每月 5 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