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出自合作媒体“爱范儿”经授权刊登于本站,作者:木斯
多值得一说的往事,而手机无疑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在发掘和回溯诺基亚历史的时候,你会很容易发现一个有趣的细节:最早一批的用户,对于功能机时代的诺基亚会更有感触。他们会提起第一台搭载了Nokia Tune 经典铃声的2110,第一台内置了贪食蛇游戏6110,以及那个在全球卖出了一亿台的诺基亚3310。
但如果换做是8090 后,也就是从彩屏机走过来的人,则更愿意提起Symbian 时代的Nseries 智能机系列,又或者是微软时期的Lumia 所留下的多彩印记。
|
但仅有一段历史是例外的,那款产品在售时间太短,以至于很多人仅仅只是有所耳闻,并没有真正上手使用过的经历。
而对于诺基亚来说,它更像是一个游离于Symbian 和Windows Phone 之外的过渡性项目,也就是所谓“备胎”般的存在。它刚面世就被官方判了死刑,也根本没有在商业上获得与之对等的待遇,更让这款产品充斥了许多悲剧的色彩。
但就是这样一个“备胎”,却被不少人视为是诺基亚“最后的辉煌”和“真正的绝唱”一般的存在,以现在的视角来看,在它之后发售的诺基亚智能手机或是其它厂商的产品,依然能隐约看到对它的某种致敬,更有人选择另起炉灶,试图重新将它带回到公众视野之中。
我知道说到这里,肯定有人能猜到它的名字。没错,答案是诺基亚N9,这次我们来说说它的故事。
居安思危的诺基亚,曾有过一个Symbian 之外的自救方案
对于智能手机行业来说,2007 年亮相的iPhone 已然被公认是一个巨大的转折点。彼时,诺基亚仍坐拥著全球近6 成的市场份额,但它并没有完全无视即将到来的触屏手机的浪潮。
诺基亚最早用于对抗iPhone 的设备是发布于2008 年的Nokia 5800,这是诺基亚首款真正意义上的全触屏手机,而进一步被中国大众所熟知的则是2009 年面世的Nokia 5230,你应该还多少记得当时它那块得用触控笔或指甲才能准确戳到小按钮的电阻屏。
事实上,在Android 和iOS 系统尚未完善的情况下,诺基亚为触屏机打造的Symbian S60V5 系统仍然是当时的最实用选择,加上5230 本身低廉的价格,这款手机也一度成为了风靡年轻消费群体的首选,
不过,从技术上看,S60V5 系统本质上并没有摆脱Symbian 老旧且臃肿的内核,仅仅只是在原有S60V3 基础上对UI 层进行了改变,在多点触控和应用扩展的支持性上也存在着先天不足。
对比之下,苹果的开发工具则极大降低了开发者的负担,只需要很小的投入就能实现非常漂亮的软件界面。
所以在诺基亚内部,除了在维护Symbian系统的正常迭代更新外,另一边也在尝试开发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触屏操作系统,Maemo便是在后者思维下的产物,这是一个基于Linux核心的开源项目。
在很多人眼里,公司内部有多支团队相互竞争,本不是一件坏事,可此时诺基亚却出现了所有大公司都会有的派系斗争问题。Symbian 的管理高层为了维护自己在诺基亚公司中的强势地位,总是想方设法要打压Maemo 团队的进度。
这种内斗也直接影响到了产品上的布局。作为诺基亚首款基于Maemo 系统的手机,2007 年发布的N810 本来可以成为比Nokia 5800 甚至是iPhone 更早面世的全触屏智能手机,可结果这款设备却定位为类似于PDA 一样的设备,据说这也是诺基亚内部两派之间斗争后妥协的结果。
同时,一些看不惯这种斗争的人也选择在研发途中离开了诺基亚,这其中就有当时的开源软件项目负责人Ari Jaaksi。根据他的回忆,在诺基亚N900上市之时,某些高层最关心的是“这台手机会不会影响到Symbian的发展,而不是这台手机有多棒,或是卖得多好”。
另外,当时Maemo 的研发团队仅有不过数十人,所以诺基亚只能雇佣了大量的外包人员。虽然人看上去越来越多,但由于人员身处各地,部门之间的沟通并不顺畅,反倒成了Maemo 开发的累赘,光是UI 样式就前后推翻了两次。
▲MeeGo第一版Harmattan UI。图片来自:Techcrunch
2010 年,诺基亚与当时同样在智能手机时代处于劣势的英特尔达成协议,两者将双方的开源项目Maemo 和Moblin 合并为新的生态系统,也就是之后我们所知道的“MeeGo”。
直到2011 年6 月,诺基亚才正式发布了第一款搭载MeeGo 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设备N9。
此时,苹果正处于iPhone 4 的时代,四个月后我们还会看到iPhone 4S 的面世;至于Google 也在快速改进自己的Android 系统,这时已经走到了较为成熟的4.0 Ice Cream Sandwich 阶段。
留给诺基亚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但只要N9 能成,一切都还有可能。
N9 是诺基亚第一个可以拿得出手的“iPhone 竞争者”
当你把N9 放到一水儿的诺基亚机海之中,你会发现,N9 的前后,代表的是两种风格的诺基亚。
一个很明显的现像是,当你第一眼看到N9 之后推出的Lumia 系列手机时,马上就能产生“哦,这就是诺基亚手机”的想法,可换作在是诺基亚功能机或是N73、 N92 和N97 的时代,根本不会有如此高的辨识度。
▲2010年的几款诺基亚Symbian智能手机,从左至右分别是C6、E7、C7和N8。图片来自:视觉中国
这是诺基亚想要在N9 上实现的一致性原则,所以提出了名为“Fabula”的新设计语言。包括在之后推出的Lumia 800、900 和920,它们虽然在产品形态会有一些细节变化,但始终都能看到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即多彩、时尚且注重质感的风格,而不再是那种散发着冷冰冰工业气息,布满实体按键的过时玩物。
在Symbian时代,诺基亚所信奉的是“技术决定设计”的开发结构,这导致设计部门在产品开发阶段并没有太多的话语权。而从MeeGo开始,诺基亚决定将系统的重大设计都交给设计部门决定,让开发者可以与设计师有更多交流,N9便是这种新模式下的产物。
所以你会看到,N9 其实是一款软硬结合度非常之高的设备——它的显示屏覆盖了一块弧形玻璃,并直接嵌入到由聚碳酸酯注模而成的机身之中,正面没有其它的实体按键,而从侧面看,屏幕也好像是浮在机身之上。
这块弧形玻璃之后有了更通俗的称呼——即所谓的“2.5D” 屏幕,如今你能在很多Android 手机乃至是iPhone 手机上看到类似的结构。
还有一个是对于聚碳酸酯的运用,这种塑料材质在诺基亚手中成为了一种堪比金属的上等材料,丰富多彩的款式也成为当时N9 以及往后Lumia 系列的一大标志。
至今为止,要说塑料手机,也仅有苹果的iPhone 5c 能够在质感和手感上与诺基亚的工艺争一番高下,其余大部分厂商都只能将塑料用于廉价的千元机之上。
但诺基亚这么做的目的并不只是为了好看,按照当时设计师的说法,N9 的弧形玻璃和无缝机身,是为了让手指能更好地感知一系列以滑动为核心的交互体验。
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来自Palm的高级副总裁兼设计主管Peter Skillman功不可没。他基于MeeGo系统设计了一套名为“Swipe”的UI,同时你也能从界面中看到一些webOS的影子,比如灵动的Pure字体,直观的卡片式多任务,还有Squircle圆角图标以及各种圆润的小控件等,但最突出的莫过于是上下左右皆可滑动的手势交互。
▲滑动手势是诺基亚N9 的交互核心,这在当时的宣传海报中也有所体现。
实话是,N9的这套手势的确非常的酷,哪怕是没有Home键,你也可以轻松地在多任务、主屏和程序菜单之间自由切换。但由于没有任何屏幕内的指向性按钮,它确实也存在着一定的学习成本,甚至比现在很多的手势交互都还要隐晦。不过当你真正上手并理解了其中的“三主屏”设计理念后,用起来还是非常舒心的。
所以,不管是外观、结构还是系统,N9 都给人一种“超凡脱俗”的感觉,而非是保守和无趣。就算是在当下这个时代,你也很难再找到这样一个有着独特韵味的设备。而且这种韵味,居然在2011 年的MeeGo 第一款作品中就实现了,如果N9 还有下一代,我都不知道他们还能怎么做革新。
你甚至可以想像,在那个iPhone 还使用金属中框加双面玻璃,Android 还在使用三大金刚按键的年代,N9 的这套设计给整个行业带来了怎样的轰动效应。在很多诺基亚员工看来,N9 也被认为是当时公司第一个可以拿出来和iPhone 竞争的设备。
▲2007-2016年,全球几家手机厂商的市场份额变化。图片来自:Telephonesonline
按照当时诺基亚设备主管的计划,MeeGo 将会是诺基亚的旗舰系统,也会和苹果iPhone 一样采用每年定期推出新设备的策略。虽然此时诺基亚的全球市场份额已经从2007 年的60% 降至了2011 年的不到20%,但由于N9 在市场上收获了不小的反响,如果愿意耐心耕耘,凭借诺基亚多年以来的品牌价值,至少还能在手机行业中保有一席之地。
但有一个人投了反对票,那就是时任诺基亚CEO 的斯蒂芬·埃洛普(Stephen EIop)。
诺基亚想要的不是一个好产品,而是一个生态圈
2010年9月,诺基亚宣布斯蒂芬·埃洛普出任新任CEO。对于诺基亚的老员工而言,这位出身自微软的加拿大人算是一位空降高管,目的是为了顶替因业绩不佳而被迫离职的诺基亚前任CEO康培凯(Olli-Pekka Kallasvuo)。
俗话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但埃洛普显然是来救火的。入职后不久,埃洛普就展开了名为“Sea Eagle”的计划,全面分析并梳理了诺基亚未来可以发展的方向。可当时结果显示,就算是将Symbian 和MeeGo 两个系统合二为一,也很难扭转当时诺基亚的下滑趋势。
5个月后,埃洛普发出了一份足以决定诺基亚未来命运的邮件,它以“燃烧的平台”比喻当时公司所处的状况,称诺基亚现有的系统没有未来,然后便宣布了与微软的合作,并表示会将Windows Phone作为诺基亚未来的主力系统。
这项决定也间接将Symbian和MeeGo双双打入了冷宫,更何况,此时诺基亚N9和MeeGo还尚未发布。这等同于是在告诉MeeGo团队,哪怕是N9做得再好,也注定只能是一个“过客”,此举也让不少工程师倍受打击。
▲诺基亚N9首席设计师Anton Fahlgren,同时也负责了后续的Lumia 800
之后,为了不影响诺基亚首款Windows Phone 手机Lumia 800 的销售,诺基亚在N9 的发布会也尽可能地淡化了有关MeeGo 系统方面的信息,而是将更多的时间花在介绍产品设计与外观上。毕竟,两者除了系统不同外,整体外观基本是一致的,而N9 的首席设计师Anton Fahlgren 也同样出现了Lumia 800 的宣传片之中。
另外,在N9 的正式发售地区里,你也看不到北美和西欧等几个主力市场的身影。
虽然业内媒体都知道N9 是一个好产品,但诺基亚这艘大船已经提前转舵,MeeGo 得不到支持就注定没有前途,自然也就没有推荐给消费者的底气。到了11 月份中国市场的N9 真正开卖时,原本4888 元人民币的定价也临时降至3999 元。
在原计划内,诺基亚MeeGo 团队还打算继续发布一款带侧滑键盘的“Lauta”手机,一款基于英特尔Atom 处理器的“Soiro”,以及一个平板设备“Senna”,但这些已经造出了原型机的设备都在诺基亚战略转移后而宣告结束。
在N9上市后的一年内,MeeGo软件团队完成了三个版本的系统更新,然后主要成员也选择离开了诺基亚。部分人在芬兰创办了一家新公司“Jolla”,基于MeeGo推出了名为“Sailfish OS”的新系统,也就是现在所说的“旗鱼系统”,层级和交互方式都和N9很像。
虽然Jolla 的产品十分小众,但在不少人眼中,它也算是继承了诺基亚N9 和MeeGo 的衣钵,成为了一种非官方性质的精神延续。
所以,诺基亚投奔了微软和Windwos Phone,是否就是杀死N9 和MeeGo 的原因?这或许只是看客们一厢情愿的事后诸葛亮的想法,重新回过头来看,外部的英特尔和德州仪器处理器其实也算不上是靠谱的合作伙伴。
再者,当智能手机的战争从硬件设备上升到生态系统的层面时,诺基亚已经无法等待MeeGo 从零开始做起了,这也迫使埃洛普最终只能从现有的平台里进行选择。
唯独能肯定的是,诺基亚那几年在战略决策层面上的摇摆不定,以及Symbian、MeeGo 和Windows Phone 三个派系之间的内斗,最终耗光了这家公司仅剩的元气,对于开发者的损害也是显而易见的。
而N9,不过是这众多牺牲品的其中一个而已,它从燃烧的平台上跳到了海中央,却再也没能浮上来。
“我能经得住多大诋毁,就能担得起多少赞美”
7 年前,入手了诺基亚N9 的朋友应该还记得当时的一则视频,那是范冰冰为诺基亚拍摄的名为《不跟随》的宣传广告。
和现在大部分清新明亮风格的手机宣传片还不太一样,全片通篇采用了黑白两色作为主色调,你也看不到各种配置参数的堆叠,只有在片尾才能看到几秒钟N9 的现身。然而透过范冰冰一身西服的霸气演绎,以及几句精妙的台词,让不少用户看到了N9 个性十足的一面。
而业内人,也能从中感受到当时N9 和MeeGo 的尴尬处境。
N9 和MeeGo 到底给我们留下了什么?和webOS 一样的卡片式多任务,以及滑动手势交互吗?亦或者是三主屏的信息显示层级?还是对于聚碳酸酯材料,2.5D 悬浮玻璃,以及一体化无按键机身的设计追求?
这些似乎都不是最重要的,一款敢于在硬件和软件上同时做出大胆创新的产品,背后仍然离不开一群特立独行,笃信着能做出最好产品的人。
我所感慨的是,哪怕当这家公司颓势尽显,明知自身已经成为弃子的前提下,他们仍然愿意直面自己的内心,坚持将付出努力的成果展现在所有人面前。虽然注定无法在商业层面看到希望,但却最终赢得了无数人的掌声。
或许,这才是诺基亚N9 真正值得被我们所铭记的原因吧。惊鸿一瞥,已足够灿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