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发明了一种“幻觉机器”,它能让你的大脑在不需要药物的情况下进行迷幻之旅。
透过使用 Google 人工智能和虚拟实境头显,这款装置可让用户产生幻觉,仿佛他们服用了 LSD(一种迷幻药)或迷幻蘑菇。
这台机器是为了帮助研究人员更理解大脑对改变现实的反应。研究人员称,对使用这台机器的人扫描脑部,可以帮助确定我们的“现实”是否只是一种幻觉。
萨塞克斯大学萨克勒中心主任 Anil Seth 教授说:“我们一直都在产生幻觉,只是当我们同意我们的幻觉时,就把它叫做现实。”
这听起来有些哲学的辨证色彩,就像庄周梦蝶,似真似幻。是不是想起了《王者荣耀》里庄周的台词:“蝴蝶是我,我就是蝴蝶”?
不过,据个人体会而言,倒是愿意一定程度上认可这一点。笔者没有服用迷幻药的经历,但是笔者从十几岁起开始自言自语,到大学后由于认为这对文学创作有帮助,开始放纵自我,时常对着空气自言自语几个小时。
在重度自言自语过程中,我好像能看到一幕幕真实的场域,通常是我与某个人对话,或者我对一些人演讲。实际上,我面前可能只是窗户玻璃、暖气、台灯,但是现实中这些物体我都会视而不见,沉浸在幻想状态中。
在这种情况下,我可能进行文学、社会问题的辩论,也可能进行关于某个话题的演讲,也可能与人争吵,甚至可能进入某种剧情表演,当然,这中间会有兴之所至出口成章的时候。正是最后这一点,让我认为自言自语对文学创作有帮助,开始放纵这种习惯。
虽然,我能分清哪些是幻想哪些是现实,但是当我沉浸在自言自语里,会高度相信看到的虚拟场域的真实性,就像一个入戏的演员相信自己是杀手、医生、精神病等各种角色。不过,在这个过程,我也可以瞬间抽离,知道这只是幻想。
回到主题。
研究大脑努力区分幻觉和真实影像的过程,可为大脑的运作提供无价的研究。当尝试预测精神疾病发作时,这些资料很可能有用,因为这些疾病会扭曲人们对现实的看法。
由于自身安全和法律问题,科学家通常回避研究服用致幻剂的人。这些药物还会在很大范围内改变大脑,很难区分它们对特定大脑功能的影响。
而透过使用幻觉机器,就可以两全其美。科学家既可以观察视觉幻觉如何影响大脑,被试者的人体器官(包括大脑),仍然在生理层面保持原有的平衡。
这个幻觉机器是透过 Google“深梦”(Deep-Dreamed)系统执行,该系统使用人工智能神经网络辨识影像中的特征和型态。透过虚拟实境头显,幻觉机器的视觉软件程式,不断呈现选择的影像和型态,比如下图中的狗(右上)、彩线(左下)和螺旋(右下)等。
“深梦”在大脑的图形辨识系统有很大作用,以至于大脑开始以超负荷的方式解读世界,看到一些不存在的东西。
英国萨塞克斯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改良版的“深梦”,向 12 名志愿者展示大学校园里的“幻觉”全景影片。
他们发现,参与者经历的视觉幻觉,与服用迷幻蘑菇的活性成分──裸菇素的使用者相似。
志愿者被问及在虚拟实境旅行中,他们是否感觉失去控制或自我意识,以及他们是否看到某种型态或色彩。结果显示,他们的答案与 2013 年一项有争议的研究,收集到服用神奇蘑菇的研究结果相吻合。
然而,也有不同的地方。这台机器并没有像吸食迷幻药那样,扭曲人们的时间体验。
在第二个实验中,22 名志愿者被问及幻觉是否扭曲了时间感。这些反应与观看非致幻影片后的反应相似,也就是说他们保持正常的时间感。
因此,研究人员得出的结论是,这个系统无法完全模拟真正的迷幻之旅,但能反映出体验的某些元素。
这项技术使用上很灵活,可以调整,研究人员说,参与者有一天可自行调整体验参数。
研究人员论文写道,总的来说,幻觉机器提供一种强大的新工具,来帮助研究大脑意识状态。
除了对科研有益,这种迷幻之旅还有什么好处吗?
梁文道说过:“吃迷幻药对有些作家或某些人来讲,好像开发灵性的过程。”乔布斯服用 LSD 的故事很出名,他认为 LSD 能使他更有创意。披头四也曾服用迷幻药,来激发创作灵感。我自己的经历也让我能相信这点,当沉浸在自言自语时,我的思考会更深入,想像力更加自由。
虽然科学家只把它当科研工具,可是,这种机器未必无法当成催化创意的工具。毕竟迷幻药在大众眼里是禁药,这种工具则有成为代替品的可能。
- A Deep-Dream Virtual Reality Platform for Studying Altered Perceptual Phenomenology
(本文由 36Kr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Designed by Freepi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