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东西掉到地上不卫生?科学家确认一种土壤细菌具抗抑郁作用

2025-05-08 208

老一辈的人常对小孩说“垃圾食、垃圾大”,这句话可不是口说无凭,一项新研究表明,一种栖息在土壤的细菌被免疫细胞吸收后,确实能产生一种抗发炎、抗抑郁的独特脂肪酸;虽然不是说以后东西掉到地上都要捡起来吃,但“过度卫生”也可能因此减少小孩接触到有益细菌,进而损害免疫系统发展。

当人类从农业社会进入工业时代、商业化都市后,我们越来越强调“良好的卫生习惯”,但现实数据告诉我们:近半世纪以来,生活在北美洲、欧洲等工业化国家的儿童,确诊过敏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概率显著提升;相较之下,生活在开发中国家的青少年儿童,相关疾病确诊概率处于稳定状态。

英国科学家 David Strachan 发现此现象,于 1989 年率先提出具有争议性的“卫生假说(hygiene hypothesis)”,指童年时期若缺少接触传染源、共生微生物(如胃肠道菌群、益生菌),反而会抑制免疫系统正常发展,进而导致过敏、哮喘发病率增加。

此一理论后来经研究人员稍加修正,应指当我们的生活习性从乡村转移到都市后,也失去了和某些特定微生物的接触机会,而这些微生物原本有助于调节人体免疫系统、抑制发炎反应。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波德分校教授 Christopher Lowry 对此议题发表过大量研究,其中一项研究表明,在农村长大的儿童,由于周遭充斥着带有动物细菌的灰尘,长大后反而具有更强的免疫系统和抗压力,并且罹患精神疾病的风险比都市中不养宠物的人低。

另一篇动物实验研究则发现,将一种特定栖息于土壤中的细菌“牝牛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v​​accae)”注入啮齿动物体内时,会发挥仿佛抗抑郁药的作用,改变动物抑郁行为,对大脑也能维持长久的抗发炎作用。

2016 年时,Christopher Lowry 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的研究指出,牝牛分枝杆菌不仅可以预防小鼠在实验中产生焦虑或恐惧感,还可能在小鼠产生创伤后压力症候群(PTSD)前就先起到预防保护作用,有如“压力疫苗”一样。

过去我们不知道为什么牝牛分枝杆菌具备如此效力,现在 Christopher Lowry 团队新研究终于找到了其中关键机转:当细菌被免疫细胞吞噬后,会合成释出一种新的脂肪酸(fatty acid),称为“10(Z)-hexadecenoic acid”,然后与特定受体──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活化受体(PPAR)结合,进而阻断一系列发炎反应。

这项发现不只说明了来自地下土壤的细菌可能是好菌外,也可能有机会开发出预防压力、创伤症候群等身心疾病的“压力疫苗”。

更重要的是,牝牛分枝杆菌只是土壤中数百万种菌株的其中一种,科学家才刚揭露冰山一角,或许未来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出淤泥而不染的好菌?新论文发表在《精神药理学》(Psychopharmacology)杂志。

  • Science Just Moved A Step Closer To Making A ‘Stress Vaccine’ From Bacteria Living Under Our Feet
  • Healthy, stress-busting fat found hidden in dirt
  • Dirt-residing bacteria produce anti-inflammatory fats that could lead to a “stress vaccine”

(首图来源:pixabay)

2019-06-03 20:58: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