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冷阅读】三个有利与三个不利条件,谈 Google 前进中国

2025-01-15 206

最近一个新闻网站声称拦截到了 Google 相关文件,表示 Google 将会在睽违 8 年后,重新靠着新的“审查搜索 App”进入中国市场,Google 对这个相关新闻不愿意发表评论,而 BBC 与路透也针对这个事件进行报导,路透甚至援引不愿具名 Google 员工表示,他自愿退出这个项目,表达他对这个计划并不支持。

有趣的是,反而是中国证券日报引述“有关单位”的说法,表示 Google 搜索引擎将重返中国的传闻不属实,而路透则透过访问不具名的中国官员,表示 Google 已经跟中国政府当局取得联系,但该项目尚未获得批准。目前 Google 并没有第一时间跳出来否认,而是继续保持沉默,而发言人则告诉法新社他们“不会对未来的计划多做评论”,如果 Google 真的计划重新进军中国,那自然在这个阶段他们必须要进行保密与沉默,因为有着 Facebook 新创公司被迅速撤销的前车之鉴,他们不希望这样的问题也发生在自己身上。

如果你去搜寻 Linkedin,会发现 Google(Alphabet)在上海的广告业务的部分最近征才的幅度似乎开始加大,不过另一方面也可以说是中国的跨境电商成长幅度惊人,自然在全球广告业务的需求也会跟着水涨船高;Google 在这部分加大力道着墨似乎也无可厚非,另一方面来说也与在中国的竞争者 Linkedin 与 Facebook(对,他们都在中国市场有很多业务)抢著国外的广告市场。

为什么 Google 不该进入中国市场?

目前看起来的局势很像是:Google 的确有在考虑重回中国市场,但却还没有成功争取到中国政府的同意,Facebook 被迅速撤销登记的事件,代表目前北京当局仍然对美国网络公司正式进入中国这点有诸多考虑。但其实以目前中国的网络发展态势而言,要进入中国网络市场,对目前的 Google 来说不见得有利。

不利一:搜寻的流量占不到便宜

第一个不利原因很简单,目前中国的网络搜寻市场几乎大势底定,百度已经吃下超过七成的市占率,尤其移动搜寻来说更是吃下了近 8 成的市占率,加上手机使用者已经有着微信(公众号与联系用App)、今日头条(新闻)、抖音(影音)、以及各类打车、叫餐、地图、天猫淘宝等 App 等应用吃光了使用者的时间,如果要认真说,中国的 BAT (指百度 Baidu、阿里巴巴 Alibaba、腾讯 Tencent)加起来几乎吃掉整个中国 80% 的流量,而其他的应用 App 更是侵蚀了网络使用者的时间。

对于现在的 Google 而言,他能够在 VPN 使用者中保持一定的魅力,就是因为尚未经过审查的内容,一旦他们用了经过审查的搜索引擎,即使在 Google 精妙的算法下,是否能够让使用者理解 Google 搜索引擎的魅力?这点可能还有待商榷。

不利二:Google 进入中国最可怕的不是审查搜索引擎,而是审查邮件

其实大家在讨论这件事情时都忽略了一个事实:在 Google 进入中国后,其实 Google 简体中文版本是有审查机制的,真正导致 Google 退出中国的引爆点并不是审查机制,而是中国政府希望 Google 可以交出 Gmail 资料但被 Google 拒绝,之后就发生了大规模骇客的事件,从而才让 Google 当时的首席执行官 Eric Schmidt 直接在 2010 年宣布要取消简中版本的内容审查机制,接着就与中国政府谈判破裂并退出中国。

搜寻是 Google 获利的基础,但这个基础是靠着 Google 各类的产品生态系做为基础,包括 Google Analytics、Gmail、地图、新闻、YouTube 各类软件产品架构起来的生态系,而这背后意味着庞大的资料与更多 Google 赖以为生的获利基础,如果只有搜寻成功进入中国市场,或许也代表地图、新闻、被审查过后的 YouTube 也能进入中国,但在这些产品成功以审查之姿进入中国后,势必也会面临与八年前同样的道德抉择:你要不要将 Gmail 资料交给中国政府审查?

而 Gmail 已经不是 Google 获利的主要来源,但却影响使用者对 Google 本身品牌的信赖程度,毕竟 Gmail 在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是这个世界上最多人用的 Email 服务,而且至少也是相对安全的服务。

不利三:不但伤害品牌,仍然有可能随时被封杀

在《成名只需 15 秒,抖音网红生态系揭密》一文中,说明了抖音各种迅速成功、用户增长的手段,但最终文内少了一个让抖音在两个月内疯狂成长的因素:那就是抖音的唯一对手《快手》在 2018 年 4 月 5 日因为问题内容被强制下架,这件事情直接让抖音在中国境内无人可敌、飞速成长。这个事件也代表中国市场诡谲多变,谁都不知道下一秒被封的会不会是自己。

只要你在中国经营网络企业,你就有可能面临这样的情况,中国政府之所以对苹果诸多“忍让”,除了因为苹果一直遵循中国当地的法令外,苹果的供应练后面也产生了几十万个工作,但网络企业的特性代表他们在中国的员工人数不需要太多,而这点也代表中国政府不需要“忍让”Google,随时都可以用不同理由把 Google 封掉。

同时进入中国市场也会让人们对 Google 的“名声”有所质疑,以现在川普的特性来说,对于一个可能掌握国家许多命脉与机密的企业,要进入中国几乎是不可容忍的,单以华为来说,美国政府就一直以国安问题阻止华为的网络设备进入中国市场,同时也禁止军方人员使用华为的手机,以一个架构出网络长城、并且发展出极为严谨的监控机制的国家来说,这样的防堵可以说有些过火、但也并非全无道理。

“安全”与“不作恶”一直是使用者相信 Google 的信条,尤其 2010 年退出中国一举赢得了全球使用者的好评,代表 Google 不会轻易妥协。Google 如果真的进军中国,短期内自然不会对它的市占造成影响,但也等于让欧洲、美洲等注重隐私的使用者,会更加审慎地使用 Google 的服务,长期来看对 Google 本身并不见得是好事。

Google 进入中国市场对他们有好处吗?

但 Google 自然也不是笨蛋,上面的优缺点相信他们也考虑与评估过,但是为什么会在这几年间有如此大的转变?可能还是关乎于资本市场上的改变与演进。

这几年欧盟几乎明摆着与像 Google 这样的巨头对上,除了接连祭出的天价罚金外,还有包括各种隐私权法案,让 Google 这类需要靠资料运作的公司在欧洲的发展举步维艰,但为了能够在资本市场上获得利多,Google 绝对不能轻易退让,需要寻求更多的成长动能,而且中国网络市场有几个因素,能够让 Google 在进去后获得更多发展。

有利理由一:网络使用者成长的天花板触顶

网络女王 Mary Meeker 预言,从今年起网络使用者的成长将会非常缓慢,这代表着目前全球网络使用者的成长速度遭遇了瓶颈,短期内看不到什么突破性的发展,Google 几乎在全球网络发达的国家都已经占有一席之地,许多国家甚至有着超过 80% 的市占率,有人说 Google 掌握著全球除了中国外 40% 的流量或许一点也不假。

但中国这个拥有超过 7 亿网络用户的市场, Google 在 2010 年退出后一直处于看得到、吃不着的状态,即使 Google 本身已经掌握了中国企业跨境电商的广告与流量,但对于中国国内市场的流量,Google 却明摆着握有强大的广告技术,却因为政治问题完全吃不到。尤其是今年阿里巴巴与腾讯打算入股全球广告巨头 WPP 集团的消息,更让 Google 紧张,因为搜索引擎进入不只代表搜索引擎进入,也代表 Adwords 可以正式进入中国网络市场,共同竞争数位广告的大饼。

有利理由二:进军中国 Android 生态系

另一个有利理由就是可以逐步掌控 Android 生态系的问题,目前中国所有的手机厂商都使用 Android 系统或基于 Android 系统作改进,而在短期内看到中国手机使用自制操作系统的可能性不高。由于中国市场每年的销售惊人,如果 Google 能靠着搜寻服务 App 进入中国市场,也就意味着他们可以把 Google Play、Google Map 等需要手机商付费的服务加入中国的手机内。

之前 Apple 正式进军中国,就靠着完整生态系的封闭系统加上良好的销售,几乎让原本靠着通路商营运的中国手机 App 市场完全被打乱,目前 Google 的 Android 系统尚不收费,而是靠着在手机上装其他的 Google 服务而收费,如果 Google 能正式在中国市场提供服务,那就代表他们迟早能有机会向小米、华为等厂商在中国国内的销售抽到钱。

更不用说 Google Drive 如果成功进军中国,将会为 Google 带来更大的利益。

有利理由三:获得更多数位资料用于 AI

Google 董事长史密特(Eric Schmidt)曾于公开场合呼吁,中国的 AI 发展迟早可能超过美国,这个理论当然是基于每个国家对使用者资料的保护程度不一,会影响人工智能的发展──因为 AI 如果要发展的好,就需要庞大的资料量喂养。目前 Google 在推出什么新服务的时候(比如说阻挡网站作弊的算法等),都是以英语系的搜寻优先,中文搜寻通常都被放到很后面才更新,除了市场的大小问题外(事实上简体搜寻的比例应该很惊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应该是“资料还不够做为程式判断之用”。

事实上每一次搜寻、接连搜寻、点击各种连结等,都是让 Google 能够对你这个人进行不同的判断,举例来说如果你在 Google 搜寻自己的生日、点击的物品,Google 就可以按照你搜寻的比例来推估你大概几岁。Google 已经在中国成立了人工智能研究室,但这也代表 Google 需要获取更大量的资料以利于研究,而搜索引擎、广告这类服务都是最棒的资料来源,同时这也是 Google 赖以为生的命脉──利用资料打造出更精准的算法,甚至获得更多的相关资料,藉以让他们的算法更为茁壮。

利弊都在,Google 取舍为品牌还是商业利益?

许多迹象显示,Google 与中国政府的关系正在逐步改善中,当初决定退出中国的首席执行官 Eric Schmidt 已经退居幕后,找了 AI 领域的名人李飞飞于北京成立人工智能实验室,甚至在中国推出了 Google 翻译,尤其是今年 6 月宣布与打算购买中国电商京东 5.5 亿美元的股份,这些事情都显示 Google 与中国政府的关系不再这么恶劣。相较于只是成功跟习近平握握手、在北京跑步的 Facebook 创办人兼首席执行官祖克伯(Mark Zuckerberg)来说,Google 在跟北京来往方面显然成功多了。

但 Google 应该也要审慎思考一些问题,或许在一个完全没有敌手的环境,欧盟可能对于 Google 过于针对与压迫,但当初能够让 Google 不断成长的除了购买股票的股东外,也有一群相信着 Google “不作恶”信条的消费者。当然以 Google 的技术能力而言,他完全可以制作出一个以中国用户为主的“中国 Google 生态系”,而不影响中国以外的使用者,但这样就够了吗?Google 所谓的不作恶信条就跟长颈鹿把头埋在土里一样,看不见就当做不存在吗?

如果是资本主义让我们把一间公司网这个方向逼迫,那是不是我们该检讨这个制度,但在收入屡创新高的阶段,Google 还嫌弃自己的收入不足,是因为投资者的关系?还是这间公司本身已经有所改变?这是一个值得我们与 Google 共同思考的问题。

(首图来源:达志影像)

延伸阅读:

  • Google 可望重返中国?中媒:传闻不实
2019-03-14 11:30: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