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脑瘤治疗相当麻烦且术后预后不佳,原因很多,最主要的一个是大脑自身防御机制在阻止治疗,称为脑血管障壁。现在一项新的小鼠实验成功利用伪装成氨基酸的奈米粒子突破大脑障壁,并能将药物直接送到肿瘤患处大开杀戒。
恶性脑瘤治疗一般以外科手术直接切除肿瘤为主,然而当脑瘤生长位置位于脑干、重要血管神经部位时,动刀风险偏大,医师就会改以放疗和化疗为主,然而后者将遇到另一个问题:脑血管障壁。
脑血管障壁(blood–brain barrier ,BBB)也称血脑屏障、血脑障壁,是指血管和脑之间有一种选择性阻止某些物质经血液进入大脑的“屏壁(结构主要有 3 层)”,平常可以保护大脑免受外来威胁,但这也说明障壁对“通关”的物质非常挑剔,而透过血液循环将药物送至癌细胞治疗的化疗(化学合成药物治疗)效率将因此大打折扣。
过去有研究尝试利用磁奈米粒子或超音波为药物打开关隘,但这会带来其他风险;现在,一组研究团队开发出新的奈米粒子,它们伪装成氨基酸来“欺骗”障壁,待进入大脑就带着身上的药物杀往肿瘤患处释放。
首先,过去科学家已在多种肿瘤细胞中观察到 LAT1 分子过量表达,于是研究团队将奈米粒子设计成可被 LAT1 分子识别结合,如此一来,奈米粒子就像装了 GPS 的导弹,等通过大脑障壁后就能锁定大量 LAT1 分子表现的患处、找到肿瘤。
过去也有其他奈米粒子可以做到穿透障壁这一点,但研究人员指出,以前的奈米粒子设计非常复杂,有时无法顺利在大脑中移走,而新设计的奈米粒子仅由单一化合物制成,结构非常简单。
虽然将这项研究应用于临床还要很长一段路,但这项发现为开发靶向 LAT1 分子的奈米粒子、并将药物输送到大脑的疗法提供了新方向。新论文发表在《自然-生物医学工程》(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期刊。
- Cancer-killing nanoparticles don disguises to sneak into the brain
- Tiny Nanoparticles Offer Large Potential for Brain Cancer Treatment
(首图来源:耶鲁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