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真的被封了。
“这感觉,就像在电影里……”王舍(化名)是某中国官方媒体的记者,封城令下达的几天前,他正好来到中国湖北省武汉市。
1 月 23 日凌晨 2 点,武汉肺炎疫情传出首例后的第 47 天,武汉市-宣布当日 10 点全市公车、地铁、轮渡、长途客运暂停营运,机场、火车站等“离汉通道”暂时关闭,并且,“市民无特殊原因,不得离开武汉”。
在当地服务的社工小晶(化名)向《今周刊》描述,超市里排队采买物资的人龙颇长,尽管还算有秩序,但民众眼神中多少都透露出恐慌。
封城,不只是封住一座城而已。
停工,台商的噩梦 料进不来,货也出不去
《今周刊》记者询问多家在武汉设厂的台商,他们大多表示,上游材料供应商若是在武汉,就算是其他地区的业者,原料供应也可能会出问题。另一方面,“就算产品能运进去,但客户若无法开工,就会形成许多货物囤积。”业者也忧虑,即使厂区不在武汉,也存在“民工能不能回来”的问题。
武汉市为中国铁路运输的最大枢纽,2017 年铁路客运量 1.8 亿人次,居全中国之冠;这里也被称为中国的“高铁之心”,由此出发可直达所有布建高铁之处。如今,枢纽阻断,人、货断流,“这是整个中国科技产业都在担心的问题”,业者强调,第一季的影响还不算太大,但 3 月以后到第二季,通常会有一波科技新品出货,“若是停工时间过长,就可能会影响到第二季”。
防疫,中国慢半拍 资讯不透明,民间企业只能自救
“早期阶段的资讯堵塞和不透明,是一个重大失误”,长期研究中国国家治理模式与社会组织、现任美国史丹佛大学社会学系教授的周雪光表示,尽管造成疫情蔓延的细部原因仍待后续厘清,但至少就目前发展来看,“资讯不透明”与“决策的延迟”,两者造成的后果相当严重。
如果对比于武汉当地台商的快速反应,更能凸显中国当局的轻慢与迟钝。以在武汉设有厂区的国内水泥大厂亚泥为例,早在首位病例出现的 2019 年 12 月间,尽管媒体尚未关注,官方全无相关表态,公司却在当时就紧急召开会议,立刻启动防疫标准作业流程。
亚泥当地主管表示,“公司在 12 月就开始准备口罩、酒精、额温枪等用品,每日盘点库存量,甚至当时就要求体温超过摄氏 37.3 度的员工不得入厂。”
相较之下,中国官方则是到了 1 月 20 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宣示“坚决抑制疫情蔓延”后,防疫动作才忽然醒了过来。然而,此时的防疫作战,已经到了必须采取决绝手段的程度,随着一道道封城、停工“军令”下达,不只阻断产业供应链,对中国消费、内需经济更造成全面性的压抑。而这层冲击,更令市场如坐针毡。
在中国各地设有 18 座商场的蓝天集团资深副总经理游添荣表示,虽然各商场将依当地-规定,分别于 2 月 3 日到 2 月 10 日之间陆续复工,但公司内部预期,“人潮骤减将是必然,品牌柜位的业绩势必相当冷清。”
(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今周刊》;首图来源:pixabay)
延伸阅读:
- 武汉肺炎肆虐,日经:封城击中“中国制造 2025”心脏
- 鸿海如因疫情延长中厂停工,消息人士:恐影响出货
- 中国不愿科技断链!武汉长江存储春节未打烊、华为复工
- 中国 PMI 不妙,市场忧 2 月恐陷严重衰退
- 目前中国境内内存厂区处于正常运作,武汉肺炎疫情尚未造成供给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