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问题的答案,其实可以很简单,也可以很复杂。
1. 同时输出两个 5K 分辨率屏幕。
目前 Intel 的 Thunderbolt 3 控制器与市面上大多数 Display Port 屏幕,都只有支援到 Display Port 1.2 版,落后于时下主流 GPU 的 DP 1.4,无法仅靠单一 DP 1.2 界面的带宽输出 5K / 60Hz 讯号。
一个便当吃不够,你可以吃第二个,换言之,需要两组 DP 界面才能实现 5K 输出,刚刚好 AMD GPU 的 Eyefinity 提供 6 组 DP 界面,在一张启用的显卡上支援最多 6 部 DisplayPort 显示器,足以使用其中 4 个满足两台 5K 屏幕(在一条 Thunderbolt 3 塞入两条 DP 串流),其余界面提供本机屏幕,而只有 3 组界面的 Intel 内显 GPU 与 4 组界面的 Nvidia 独显 GPU,就力有未逮。
当 Thunderbolt 3 控制器与屏幕支援更新的 DP 版本,5K 多屏幕输出将不再是阻挡苹果采用 Nvidia 独显的障碍,但那时需求能否被加码到 8K 就不得而知了。
2. Nvidia 行动式 GPU 目前功耗太高。
想想看,姑且先不管散热问题,15 吋 MacBook Pro 的 USB-C 充电器,供电量连 100W 都不到(仅 87W、13 吋 61W、12 吋 MacBook 更低到 29W),怎么样也承受不住 TDP 已经高达 75W 的 GeForce GTX 1050 笔电版,更罔论该家族动辄 80W、110W 甚至 150W、仅能在少数高阶电竞笔电一亲芳泽的“不发光灯泡”。
有兴趣可以去算算看,现在还有多少采用 Nvidia 独显的笔电型号,还停留在上世代 Maxwell 微架构的 GTX 900 系列。
反观 AMD 却可提供“TDP 35W”的低功耗 Polaris 微架构 GPU,而且我们也有充分的理由相信,苹果一定还会尽其所能、设法压低其运行功耗,毕竟对那么轻薄的笔电来说,35W 还是过高。
难道 Nvidia 真的做不出适合的低功耗 GPU 吗?当然不是,这纯粹是市场策略问题,例如觉得苹果的独显需求难以侍候,投资报酬率不高,所以优先抢攻一票厂商一窝蜂疯狂投入的电竞笔电、外接式 Thunderbolt 高阶显卡、与 GPU 改个行销名称后就会自动升级的“人工智能芯片”,诸如此类,答案只有 Nvidia 自己知道。
回到第二个问题:苹果以后是否还有改用 Nvidia 独显的可能?答案绝对是肯定的。
将所有可能的技术问题束之高阁,天底下没有一间产品制造商希望自己的料件供应来源被同一间厂商绑死,能够分散风险、增加议价筹码,何乐不为,况且苹果过去也并非没用过 Nvidia 的独显,历史比 AMD 还精彩。至于为何 2013 年苹果回头拥抱 AMD,背后的原因,就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内。
近期暗藏弦外之音的蛛丝马迹,如 2016 年 Nvidia 开出 3 位负责苹果产品的软件工程师职缺,与苹果在职缺清单内提及负责 Nvidia 芯片 Mac 驱动程式的团队等,更加深了外界的臆测。
但这档破镜重圆的戏码,会不会很快的在今年内上演?恐怕不会。
- 这些职缺,最初可能负责 Thunderbolt 外接式显卡的相关事务。
- 即使 Nvidia 从不食嗟来食到饥不择食,想啃苹果,也不可能一蹴可及,事先招募人员做好事前准备与相关投资(这是外商和多数台商很大的不同点),也不会让人感到意外,但这和是否已经接到苹果大单,被曝光荣登财经版头条,完全是两码子事。
- 导入 Nvidia 独显,不光是 MacBook Pro 15 吋的课题,更要考虑到整个 Mac 家族的产品开发计划,例如全新打造的 2018 年骨灰坛,要不要也一并导入 Nvidia 显卡等。
那是否有极重要的技术因素,例如 VR 技术和绘图 API 的演进,会加速苹果导入 Nvidia 独显的脚步?现在谈还太早了。
(首图来源:苹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