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日是日本福岛核灾 8 周年。不少拥核人士宣称,核能发电可挽救地球免于暖化的灾难,不过德国专家反驳说,核电是唯一愈来愈贵的能源,减碳的效益也相当有限。
《南德日报》(Sueddeutsche Zeitung)报导,拥核人士近日在慕尼黑举办核电骄傲节(Nuclear Pride Fest),抨击德国废核的决定,位于美国加州的研究和政策组织“环境进步”(Environmental Progress)也大力宣扬核电的好处,似乎一些环保运动者再也不将核电当成敌人,而是视核电为碳排放的解药。
最知名的核能倡议者是微软公司(Microsoft Corp.)创办人比尔‧盖兹(Bill Gates),他认为零碳排的核电是对抗地球暖化的理想电力来源,而且科技创新可完全排除核灾的可能性。他还成立了泰拉能源公司(TerraPower),研发新一代的核反应炉技术。
不过,从成本观点来看,核电并不符合经济效益。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比较各国发电成本后发现,风力与太阳能发电的成本一直降,而核电的成本节节上升。除非降低安全标准,用流水线的方式生产零件,而且将多座核电厂盖在一起,核电的发电成本才可能降低。
然而,2011 年 3 月 11 日日本福岛核灾发生后,已很难说服民众降低核电厂的安全标准。将核电设备标准化,例如欧洲研发的压水式反应炉,在芬兰、法国和英国也都发生预算超支与工程延宕的问题。
柏林智库“艾格拉能源转型”(Agora Energiewende)副总裁彼得(Frank Peter)因此表示,“核电是唯一愈来愈贵的能源”,尤其是核电厂若要延役,需要大笔经费更新设备,“即便投资了,也经常没有经济效益可言”。
核能减碳的效益,显然被拥核人士过度夸大。根据国际能源总署(IEA)的报告,全球碳排量从目前的 370 亿吨,到 2050 年前降到 50 亿吨以下,地球的增温才可能控制在摄氏 2 度以内,其中将近 40% 得靠能源使用效率的提升,三分之一靠再生能源,核电占 5%。
专精能源研究的德国乌帕塔研究所(Wuppertal Institute)专家菲谢迪克(Manfred Fischedick)表示,即便按照这个蓝图执行,全球得新建 1,000 座核电厂,相当于目前总数的 3 倍,“数量惊人,减碳的效益却非常有限”。
许多拥核人士对核融合科技或泰拉能源研发的反应炉寄予厚望,后者能使用用过的燃料棒,对此,菲谢迪克认为缓不济急。菲谢迪克说,暖化的问题不能等:“等到这些技术能大规模发电,气候变迁的问题应该早就解决了。”
(作者:林育立;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