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中贸易战骤然升级,立刻有中国学者端出“稀土是惩罚美国的王牌”高论。事实上,每当中国与西方国家产生贸易纠纷,稀土就成为北京用来修理对手的常见武器,屡见不鲜。
稀土,是“稀土元素”或“稀土金属”的简称,指的是钪、钇及镧系元素共 17 种元素的合称。一般人顾名思义,都认为“稀土”是属于“很稀有的金属”。
但实际上,稀土金属并不能算“稀有”,严格来说,它们在地球的蕴藏量不算特别少。只不过,稀土金属属于世人相对陌生的元素,加上大都分布在难以开采的地区,且其中不少元素常与其他元素形成合金,有待分离提取,以致开采成本十分高昂。
然而,稀土之所以能成为中国用来对付贸易对手,特别是位居发达国家的美国及盟国,一是中国在稀土出口量、而非蕴藏量的优势;二是稀土是许多高科技产业需要用到的最上游原料。
中国的稀土蕴藏量究竟有多少,在中国官方对矿藏等战略性物资一向神秘的作风下,流传着各种高低不同的实地统计或研究推测数字。
比较常见、也较合理的是,中国的稀土蕴藏量比重,约占全球 35%~40%,也就是约 3,500 万吨,居世界首位。
除中国外,俄罗斯、美国、澳洲、印度、南非等国也是拥有较多稀土蕴藏的国家。然而,中国的稀土出口量比重虽不像中国学者高论吹嘘的 95%,但综合各种已知商业纪录及研究报告,至少也占全球六成以上。
为何只蕴藏全球 35% 稀土的中国,却能出口全球 60% 稀土,原因在于中国的社会主义体制,可采“举国之力”全力开采特定的矿藏资源,再加上重开采、轻环保的粗放生产观念及相对低廉的人力成本,都便于大量开采。相较于他国开采稀土可能招致的环保风险,这让中国成独步全球的稀土供应国。
相形之下,工业化国家所需的稀土,在提炼成为有色金属后,不但能应用在冶金、石化、玻璃陶瓷、萤光剂、基础电子材料,随着科技发展,更能应用在通讯、电脑、医疗、光电、能源材料、电动车、航太科技等尖端科技领域。
这样的供需关系,成为中国动辄以稀土为贸易筹码,借此要挟对手以取得谈判优势。而在以往,中国以稀土为谈判工具的纪录,已经不胜枚举。
早在 2009 年,中国便于稀土矿区地貌遭严重破坏、须保护环境为由,开始对稀土出口陆续推出管控措施,随即引起美国、欧盟、日本等工业化国家的不满,透过世贸组织(WTO)与中国频繁过招。
尽管 WTO 曾于 2012 年 1 月裁定中国限制稀土出口违背贸易规则,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更于同年 3 月,宣布联合欧、日一同向 WTO 控告中国试图藉限制稀土出口“造成不公平竞争”。但在中国掌握出口的绝对优势及 WTO 旷日费时的诉讼程序下,这些稀土进口大国始终讨不到便宜。
特别是 2012 年日本宣布将钓鱼台列屿“国有化”,引发中日外交严重摩擦后,更传出中国想要借由限制对日本出口稀土,逼迫日本在钓鱼台主权问题就范。但此举也证明中国以稀土作为纷争筹码的惯常举措。
经过美、欧、日三方的长期缠讼,加上全球经济景气欠佳,以及买主纷纷寻找其他稀土替代来源的情况下,中国方面才于 2015 年元旦以“渐渐朝市场导向迈进”为由,宣布取消稀土出口配额管理,并于同年 5 月 1 日取消稀土出口关税。
如今,美中爆发规模空前的贸易战,以稀土“掐住美国经济咽喉”的论调再度在中国扬起。但在中国对外强硬、对内号召的一贯手法下,有中国学者应景高唱“稀土是惩罚美国的王牌”,即使显得一厢情愿,却毫不意外。
(作者:邱国强;首图来源:By Peggy Greb,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Public domain], via Wikimedia Commons)
延伸阅读:
- 中国关税锁定美唯一矿企,稀土恐成贸易战筹码
- 3 千亿关税打消业者幻想,不过清单上没稀土
- 贸易战中国出重招,稀土将减产 3 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