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回到 10 年前,大家对于 GIF 档大概没什么感觉,当时还是文字、图片流行的年代,像 GIF 这样的“动图”在一般日常聊天过程中应用并不普及。但时至今日,GIF 出现满 30 年,却成为各大娱乐媒体的另类表达模式。
GIF 实际上是在 1987 年代首次出现,当时它的样子并不像现在这样,只是单纯为了阅读方便。到了今天,GIF 出现满 30 年,已经是许多各种主流娱乐媒体、网络红人、直播主们时常会拿来当作调侃、嘲讽时的主要工具。很多时候,它甚至可以用来当作讯息的传递,取代传统的文字和图片,并且提供更“生动活泼”的一面。
除此之外,“GIF 满 30 岁”这一点同时也让它在网络世界中非常“长寿”,主因在于 GIF 主要还是在最近 5 年才兴起的,到了这两年,才在主流媒体平台上被普遍接受,Twich 直播平台上有一个专用的 GIF 按键、iMessage 和 Facebook Messenger 都有专用的 GIF 选项,可以供用户直接“搜寻”并“使用”。这种主流媒体普遍接受的现象,在十年前是不太可能出现的,主因在于当时的 GIF 档普遍带有文化印记,而现在的 GIF 则是全球普遍使用,人们并不会因为档案上的人事物带有“色彩”,就不愿使用;反之,只要该 GIF 能够反应当时情境,人们都愿意接受,这也是 GIF 现在很普遍的原因之一。
GIF 本身同时身兼两大要务,一个是语言的传播和交流,另一个也代表“文化素养”,在适当的时间点使用这些 GIF,能够同时代表对该事件的理解程度,也可以表达幽默感。以一个比“网页”还要早出现的图档来说,能有这样的成绩非常不错。
GIF 的出现
随着时间的演进,GIF 动图表现已经从 1990 年代的“模糊意象”转变成现在的沟通模式。许多知名的 GIF,像是欧森威利斯(Orson Welles)面无表情的鼓掌、麦克杰克森吃爆米花,都已经是大家耳熟能详、一眼就能马上会心一笑的 GIF。
其他还有像是白宫新闻秘书 Sean Spicer 没入草丛中的 GIF,甚至还会被拿来当作政治嘲讽时事用。这张 GIF 也曾被美国卡通《辛普森家庭》拿来恶搞过,嘲讽度 87 分不能再高。
最早期的 GIF
现今的 GIF 大多都是以无限回播的方式进行,但最早期的 GIF 其实目的是为了“展示静态图片”。
1986 年初,当时一家专为民众提供线上聊天室服务的公司 Compuserve,其工程师史帝夫(Steve Wilhite)开始进行“图形交换格式”(Graphics Interchange Format)的研究,史帝夫当时的老板杉帝(Sandy Trevor)说他当时想要解决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Compuserve 做为提供民众线上聊天的公司,民众使用的电脑未必都相同,当时的电脑市场被像是苹果、雅达利(Atari)、IBM 等许多公司瓜分,Compuserve 需要一个可以在这些电脑间互通的图像格式。Compuserve 当时有尝试过当年的其他图像格式,但杉帝认为这些格式无论是对民众还是公司来说,都太难应用。因此,他希望史蒂夫能研究出一个“简单一点”的格式。
第二个问题则是,他希望史帝夫能够设计出一个能够在连线不好或是慢速的时候,还能够传送清晰图像的科技。“在 1980 年代时,所谓的高速网络是指每秒 1,200 波特率的传速(1 波特率=1 Byte)。但当时大众调制解调器的速度几乎都只有 300 波特率。”在这样的高低速落差下,Compuserve 有必要设计出一个稳定“低网速”连线品质的科技。
当时,网络上的另一大主流图片格式:JPEG 正在开发中。但 JPEG 当时的主要服务对象是摄影师,且通常含有大量画面细节需要运算。但 Compuserve 本身的聊天室功能,除了有基本文字以外,如果要使用照片,内容也只会是一句引言、天气报告等这类锯齿线(Jagger line)很明显的图片档案。因此史帝夫开始设计 GIF 档。
1987 年 5 月,史帝夫将 GIF 格式的第一个版本规格制定了出来,6 月,Compuserve 便开始以这项格式制作图档。值得一提的是,GIF 比网页还要早出现。两年后,Tim Berners-Lee 爵士宣布了“万维网”计划(World Wide Web project)、六年后,Mosiac 浏览器让网页可以给一般非技术性人员使用,尽管 GIF 的出现比网页早,但却是网页将 GIF 推上巅峰。
施工中
GIF 是网页上用来表示 logo、线条艺术最完美的方式,这也是史帝夫当时之所以会设计这个档案格式的主要原因。而 GIF 最大的一个特色就是,可让主要显示的内容和背景完全融合在一起,这代表 GIF 档的变化可以不只是单纯文字的表现,这也让网页设计者有更多发挥空间,甚至创造出相对复杂的图案。
不过最重要的一点,其实还是在史帝夫本身。史帝夫当初在设计 GIF 规格表的时候,就已经预先看到了这个契机,所以他只有设定基本标准,并没有加以限制,因此,其他的开发者就能加上客制化的资讯到 GIF 上。这项“无限制”让 Netscape 浏览器的团队在 1995 年时,制作了 GIF 动图的标准。“我当初并没有要求史帝夫做这个可扩充性的决定,但我很高兴他有做。”杉帝表示。
很快的,“施工中”的 GIF 基本上成了当时每一个网站都有使用的 GIF,而每个网站也会根据自己的需求,自己重新设计。而“跳舞宝宝”就成了网页的第一个“影片式 GIF”。
不过好景不常,动态式的 GIF 来得快,去得也快,主因是网页设计开始转向专业化,这些“施工中”GIF 也就跟着开始消失。动态设计师和画家开始转而使用更复杂的媒体,像是 Flash 或之后的 HTML5。但 GIF 却存活了下来,依然继续存在 4chan、Reddit、Tumblr 等各式网络论坛中。
Giphy 的 CEO 亚当(Adam Leibsolin)将 GIF 形容是“叛乱格式”(insurgent format),让人们可在许多不经意的地方表现自我,比如说最常见的就是网络论坛的签名档,“它用一个最容易、最简单的方式,满足用户的内心成就。”
人们从这时候起,开始渐渐了解到 GIF 在相互沟通上的方便处,一个档案不大、长度没几秒的重播短片,成为了新的语言表达模式。大家开始自己创造自己的 GIF,无论是从其他电影篇章撷取、或是生活上的小事,都可以成为灵感来源。而智能手机的兴起,更是带动了另一波成长的高潮。
Tenor 这个 GIF 搜索引擎的 CEO 大卫(David McIntosh)也表示,“我们已经开始减少使用类似‘lol’、‘wtf’这一类的缩写字来形容心情了。GIF 可以更有效、而且更有层次的表达心情。”根据 Tenor 的统计,90% 的用户搜寻 GIF 的关键字,都跟“情绪有关”。
正式走入主流媒体
要为这件事定义一个明确的时间点其实很困难,Nieman Journalism Lab 期刊将 2012 年夏季奥运称为“GIF 走入社交世界的派对”(Coming-out Party)。同年,牛津字典将“GIF”定为 2012 年年度代表字。2013 年,创造 GIF 的史帝夫在威比奖(Webbys)的颁奖典礼上,获颁终身成就奖。
这几年来,其他像是 Vine 和 Snapchat 的媒体形式也陆续出现,这些新媒体看来很有可能会取代 GIF,但事实上并没有:Vine 消失了,但 GIF 还留着。这很大的一部分必须要归功于网络世界对 GIF 的爱戴,无论你想要表达的是怎样的心情,都只需要到 Giphy、Tumblr、Tenor 上搜寻关键字,就会有别人做好的 GIF 等着你用。
尽管未来新的图档格式很可能会带来更多的选择或是趣味,但 Tumblr 的创意策略总监大卫(David Hayes)说,GIF 技术上的限制其实是他的强项,并不是它弱势的地方。“GIF 的这些限制会继续挑战人们,大家必须在有限的档案大小、帧速(frame rate)还有色彩表现上取舍,才能在有限的条件下,精准到位的马上让看的人明白感受。这就是 GIF 吸引人的地方。”
不要问 GIF 会不会在新兴媒体的兴起之下消失,而是应该要思考,GIF 代表的“图像语言”表达模式,会不会已走到尽头?再给 30 年看看吧!
- THE GIF TURNS 30: HOW AN ANCIENT FORMAT CHANGED THE INTERNET
(本文由 T客邦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