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台北市木栅的福德坑环保复育公园,看到大片绿地,还有白鹭鸶悠闲散步,蜻蜓来回穿梭。让人难以想像,30 年前还堆满垃圾的地方,现在不但是休闲的好去处,更重要的是,它还有台湾第一座已完工发电的掩埋场太阳能电厂,成功让垃圾变黄金。
福德坑停止掩埋垃圾后,台北市政府希望有效使用这块土地,因此向德国“能源之丘”取经。德国这座山丘在二次大战后被弃置大量废弃物,汉堡市委托专业组织净化这个区域后,设置了风力、太阳能等洁净发电的设备,供电给邻近地区家庭使用。
靠智慧方案 产出洁净能源
台北市采取“公私协力”的模式,打造台北能源之丘。2016 年公开招标,市政府零出资,提供 3 公顷的土地;业者则要负担所有建置和维运的成本,将电力卖给台电。当时趸售电价每度为 5.23 元,售电收入 10% 回馈给市政府,租约期间 9 年 11 个月(得续约 9 年 11 个月),最后由大同公司得标。2016 年 9 月开始动工,大约 3 个月就铺设完成 7,680 片太阳能板,单一装置容量为 2 MW(百万瓦),2017 年 1 月开始发电后,到年底的发电量已达 208 万度。
有别于一般平地,垃圾掩埋场的地形特殊,架设太阳能面板需要不一样的工法。台北市环保局简任技正颜伶珍指出,垃圾场下面的地质还在逐渐稳定中,目前每一年平均会沉陷 2 公分左右,无法承载太重的建筑物,如果上面的太阳能板全部连在一起,不均匀的沉陷可能破坏设备的完整性。
为此大同提出的解决方案是,使用置重型区块工法,在地上放置一块块预铸好的混凝土块,再锁上支架、组装太阳能板。一个小区块上有 12 片,近 8,000 片的面板看起来并列,但实际上并未相连,不会因为一片毁损就影响到整体的发电量。
后续的维运由厂商负责,当然会思考最适合的营运模式。大同智慧解决方案事业部机电系统处处长叶维丰指出,支撑设备时使用的是热浸镀锌 C 型槽钢,结构比较强,不畏强风。而且这里的地形正好位于山凹处,架设时贴近地面,下面还留有卸风口,借此减少强风的冲击。
太阳能面板至少可使用 20 年,效率会逐年衰退,但大同保证 25 年内只衰退到 80%。以台北能源之丘为例,这个太阳能发电设备的大小资讯都会上传,包括发电量、日照变化、气温高低等,在手机或平板电脑都能看到。因此大同的维运人员监控发现异常时,可以立刻派员来检查原因,是草太长、鸟屎太多,或逆变器故障等。
大同在全台湾参与容量大小不一的案场将近 500 处,随时搜集不同区域、地形、天候、施工模式等数据,形成一个大型数据库,遇到问题时,可以比对历史资讯,快速找出原因。
成功经验已在桃园复制
大同也把台北能源之丘的成功经验,复制在桃园市公有掩埋场,2017 年底已经完工,5 处场址的总建置容量为 2.968 MW,每年发电量约可达到 325 万度。这里有 2 个指标性意义,第一是将大同先前在公有房舍或埤塘等处设置的太阳光电系统,一并纳入大同的智慧能源管理系统,可整合发电相关所有的资讯、设备状态等,上传到智慧云端平台,提供市府最即时的能源管理资讯;也让大同能管理设备和分析数据,有效提高发电效率。
第二是这里的太阳光电站,是分散式智慧区域电网的基础;智慧能源管理系统有太阳能发电监控、负载预测、能源调度等功能,将来进一步扩充储能系统,桃园地区即可依需求,选择将太阳能发电并网、或独立运转,使这里成为智慧区域电网的示范城市。
台北市一年用电量约 163 亿度,2017 年底为止,再生能源总发电量仅 5.52 亿度。尽管台北市寸土寸金,日照等条件也不如中南部,市政府仍努力提高再生能源的占比。
有鉴于福德坑的成功,南港山猪窟掩埋场的山水绿生态公园及内湖资源回收队屋顶,已规划了“台北能源之丘 2.0”,由大同子公司胜阳公司得标,预定今年底前在 1.3 公顷的土地上设置的太阳能光电发电系统,年发电量 100 万度左右。预料未来全台会有更多这种结合智慧能源和环保的案例出现。
(本文由 财讯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台北市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