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伸手拨开库房里的云雾,沐浴在雾状 RO 渗透水的粉红菇、杏香菇、黄金菇和银耳,色彩缤纷。“蕈伞像 5 块硬币大小就能采收。”方世文一面解释著、一面伸手将成熟的杏鲍菇放入篮中,要抢鲜送到客户手里。
这里是蕈优生物科技的现代化菇舍。它以独家品种杏香菇供应台北万豪酒店、西华饭店,全台最大餐饮业者王品集团,也是它的客户。不仅外销香港百货通路,去年 5 月起,更打入新加坡超市。
“一切从爱吃菇开始。”蕈优总经理方世文不仅从小爱吃菇,还娶了菇农的女儿。电子工程系毕业的他,退伍后加入岳父的大村农场种菇。不过,他发现传统菇寮的不良率超过 5 成,农民利润微薄,加上中国香菇低价倾销,产业前景一度黯淡。他寻求农试所等官方单位协助,转投入菌种研发生意,并用工程师的研究精神,改变传统的种菇方法。
但以杏鲍菇为例,若菌种商的品质控管不理想,有些菌种带有污染的杂菌,连带影响到太空包的品质,有时不良率甚至高达 6~9 成。方世文除了做好菌种,还研发出高温高压灭菌的太空包,使菇类产能提升 4 倍。
尽管做到最大菌种供应商,因传统菇寮无法隔离环境中的杂菌和微生物,让菇类在生长期易染病,不良率偏高,反被农友怪罪是种源不好,“卖菌种的没生产,会被农民挑战,我要证明不是种源的问题。”于是,他往下跨入种菇事业。
砸 2 亿买日本设备 再根据台湾温湿度,自行升级系统
“我到荷兰参访洋菇农场,自动化的生产模式,甚至有 2 家公司种菇种到上市,让我很震撼。”方世文说,当时国内还未出现工厂化栽种菇类,他向银行贷款,从日本引进超过 2 亿元的密闭无尘室等设备,决心“要走不一样的路,才有可能成功。”
方世文说,他长期关注高科技业,发现晶圆厂的制程不容许一丝落尘,原理和种菇很接近,于是决定导入等同晶圆厂最高规格、100 等级的无尘室设备,做为菌种研发室。在菇类栽培库房里,他也在 5 年前率业界之先,想引进国外的全自动环控设备,但因台湾温度、湿度条件不同,须重新调整,外商对他开出高价让他难以下手。
他找来国内设备商一起研究软硬件,砸下千万元打造电脑化植栽控制系统,比外国厂商的报价省了一半以上。
导入空气过滤系统 隔离 99% 污染源,赢过日、荷
有好的硬件条件还不够,外部的环境威胁又是一大难题。台湾农田彼此紧邻,蕈优定期以抽气机为菇类换气,却发现农药随着空气飘入,成为最大污染源。
这时,他又导入晶圆厂无尘室一万等级的活性碳空气过滤系统,为蕈菇库房隔离高达 99.99% 的环境污染源,比起因天冷只须使用不织布网过滤空气的日、荷业者,阻隔污染的效果达百倍以上,也让它成为全台首位取得有机认证的菇农。
工程背景的细心与认真,换来的是维持高良率的技术。现在,蕈优的不良率维持在 1% 以下,优于同业平均的 10%,以稳定的品质与产能,拉大竞争门槛。
“我想做的,不是一般的菇类农场而是将蕈优定位为科技农业。”方世文说。用跨领域思维,创造出更大的附加价值,是这位爱菇人保持竞争优势的法门。
(作者:林淑慧;全文未完,完整内容请见《商业周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