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人到了冬天早晨偶有赖在被窝不想起床的念头,就算勉强离开被窝也可能会感觉闷闷的。这种现象并不一定就是您想“偷懒”,而可能是您患了“冬季忧郁症”(注 1)。严重时会有嗜睡、注意不集中、暴饮暴食、心情低落、甚至退缩不愿意出门等状况,导致无法正常上班工作。
高纬度国家如加拿大、挪威、瑞典、丹麦等,因为冬季日照很短、日照极为不足较容易发生冬季忧郁症,约有 2% 至 8% 的人情绪明显受到季节影响。台湾纬度较低,冬季忧郁症的发生率也较低,但是仍有少数人有此困扰(注 2)。
一般忧郁症患者通常会有睡眠障碍而且胃口不好,冬季忧郁症与此不同之处在于患者会有“嗜睡”及爱吃“甜食”的现象,并因此导致体重增加。许多人误以为冬季忧郁是较轻微的忧郁症,哥本哈根大学(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的精神病科学家 Brenda McMahon 博士则提醒,冬季忧郁的患者所遭遇的痛苦,与一般忧郁症的程度相当。
科学家认为冬季忧郁症可能是人类为了适应季节变化演化而成的结果──在寒冷的冬天将睡眠时间拉长、降低活动力,这类似动物的冬眠,能减少活动并增加能量保存,好度过漫长的寒冬。有八成的冬季忧郁发生于女性,尤其是年轻女性居多。多伦多大学(University of Toronto)的 Robert Levitan 教授说:“对于一万年前冰河时期的人类而言,这种降低活动的倾向十分重要,尤其是处于生育年龄的女性,因为怀孕会消耗她们极大量的能量。”
研究发现多种体内神经传导物质的分泌失调与冬季忧郁有极大的关联性,其中“褪黑激素”(melatonin)分泌的增加,与睡眠时间延长有直接的关系;血清素(serotonin)是与正向情绪有关的神经传导物质,它又是合成褪黑激素的前驱物质,褪黑激素增加时,它就会相应减少因而导致情绪低落。
血清素是由脑内的“中缝核”(raphe nuclei)合成与分泌,当眼睛受自然光刺激时,经由神经讯息的传导,会增加中缝核生成较多血清素。可以想见,在阴冷的冬季,血清素的分泌量必定会下降,某些严重的冬季忧郁患者,其血液中血清素的浓度会降到与一般忧郁症患者的水平相当。
医师建议,冬季忧郁症的患者需要于白天时多照光,约八成的冬季忧郁患者于补充光照后症状可明显改善。市面上也有专门为补充自然光不足而设计的设备(注 3),但较严重者仍须搭配药物治疗。
注 1:又称为“季节性情绪失调”(Seasonal Affective Disorder),简称 SAD。
注 2:北台湾的病例又比南台湾多。
注 3:这些仪器能帮助提供足够强度的光源,以及有效刺激血清素生成的光谱(蓝光效果较佳)。
- The science of Sad: understanding the causes of ‘winter depression’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