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过一支手机里的应用程序,可以让你进入一个扩增实境的 3D 地图,在这个环境里,你就像在实体世界里查商店、寻找路线般直觉。这个地图,甚至可以提供自驾车导航,精确到误差仅 1 公分,比 Google 地图更精准上千倍。
这样的技术, Google 创投也找上门,在今年 3 月参与这家位于英国伦敦的新创公司 Blue Vision Labs 的 A 轮融资,共 1,450 万美元。
这家 9 月才成立 2 周年的新创公司,股东阵容惊人。除了 Google 创投,还有硅谷教父 Ron Conway 的天使基金 SV Angel、最会在早期就投资独角兽的创投之一 Accel,以及李嘉诚旗下的维港创投,现在更传出有硅谷共享经济巨头有意购并。
比 GPS 更准确 他们用数百万张照片,打造 AR 地图
该公司让这些创投业者惊讶的技术,概念结合现在苹果、Google 最重压的 AR(扩增实境)技术以及精准定位资讯。
9 月 15 日周六上午,就在这家公司成立 2 周年隔天,《商业周刊》采访团队来到他们的办公室,Blue Vision 创办人暨首席执行官昂多斯卡(Peter Ondruska)、共同创办人暨技术长普拉汀斯基(Lukas Platinsky)带着我们走上街头实测产品。
他们以数百万张照片,建构出庞大的 AR 城市地图,昂多斯卡解释,就像 15 世纪,当人们在大海中巡航,看着星星定位一样,“我们用电脑视觉代替 GPS ,根据照片定位,可以非常精准告诉你位置,手机其实比 GPS 定位更精准,”他很有自信的说,如果你叫一辆共享汽车,车子将会分毫不差的停在你面前。
Google 创投合伙人赫姆(Tom Hulme)也举例,如果你想去找人在海上、GPS 很难定位到的著名航海家库克船长,是非常困难的。但“这几个人(指 Blue Vision)开启了契机,而且更互动,你可以看到我向你走来。这技术可以无限扩展,应付更多人参与的大规模游戏。”
极精准的定位,让他们可以提供有别于其他 AR 公司更独特的技术,也就是多人互动的 AR 体验。
多人互动玩 AR 任何地点都可标注,还能留言给朋友
拿着手机打开 App ,他们两人与我们各自设定的图像都出现在手机屏幕里,周遭商店也在空中浮出了餐厅、商店等不同标记,帮助使用者辨识、寻找实体世界里的各个地点。
我们可以透过手机,标示每栋建筑物意义与功能,甚至写下留言,让朋友可以看见我们的评论。
现在的 AR 应用,不论是导航或游戏,都只是单一使用者的体验,包括 AR 最成功的游戏──《Pokémon GO》,在手机中只能看到自己,自己抓宝、升级,无法显示其他玩家位置或资讯,更没有合作或竞赛的快感。
“我们正试图解决的是仅能单一使用者体验的 AR ,我相信 AR 技术,将改变人们如何在一个环境中彼此互动的方式,”昂多斯卡说。
他们的商业模式,就是建立实体城市的扩增实境地图,提供维基百科般的功能,让使用者可在地图里,标示各种资讯,完善所有人的使用。
自从美国军方开放 GPS 卫星定位至今,民用版卫星定位精确度,多年来从约 100 米的距离误差,缩短为 5 到 10 米。但 Blue Vision 核心能力却能仅使用相机镜头,就做到“公分”等级的精准度。
台湾 AR 软件公司宇萌数位科技首席执行官白璧珍分析,能做到公分级的精准,技术真的很杰出,这需要很高阶的算法,而且要同时显示出这么多人的即时位置,云端运算的技术难度与演算成本都很高。
这项技术像当年 IE 连结各领域,使用人数将爆发增长
有人说,只有苹果 ARKit 或 Google ARCore的 AR 就像 1996 年,全世界 99% 的人都不知道网络是什么的时代,每个网站都是孤独的,单向且没有朋友,而该公司技术有机会像当年微软 IE,让网络使用人口有了不只 10 倍的成长。
接下来,它的技术将可以应用到越来越夯的自驾车导航上。自驾车所需的地图资讯必须非常精准,大厂无不投入一颗动辄百万元的 LiDAR(光达)来测量距离,以做到障碍物侦测、自动跟随前车等。例如 Google 的自驾车测试时,车顶上就有一颗突出的 LiDAR,不断旋转收集资料,并绘制 3D 地图。昂多斯卡认为,若能应用他们的地图定位技术,是相对便宜且规模能快速放大的解决方案。
就像赫姆所说,“他们(Blue Vision)拥有只要透过智能手机的镜头,就能即时做出在地、能共享的 AR 产品。我们期待看到 AR 和自驾车的新应用,将因此有了新的契机。”
提出这个可能连 Google 都没想到的解决方法,竟是来自大学时连英文都说得不好、出生于人口只有 550 万人的东欧小国斯洛伐克的昂多斯卡与普拉汀斯基。
1993 年才脱离捷克独立的斯洛伐克,似乎将精彩的文化及故事,都留在了捷克,电影《欧洲任我行》就曾将斯洛伐克首都布拉提斯拉瓦,拍成一座贫穷落后的共产小镇。捷克斯洛伐克未独立前,政经中心在首都布拉格所在的地区,城乡差异让许多斯洛伐克人都是到布拉格上大学及工作。大学时,昂多斯卡也是选择赴布拉格的查理大学念资讯工程。“我到布拉格读大学,因为不需要用到英文,”昂多斯卡腼腆的笑说。
幕后推手年仅 29 岁 英文菜、出身农业国,却跨国界创业
但毕业后,连英文都不太会说的他,却勇敢申请到美国 Facebook 实习,5 个月的时间参与开发 Facebook 的动态时报“Timeline”,这在当年是 Facebook 史上最大改版,也奠定现在 Facebook 的浏览方式。“在这之前,我从来不知道有任何我认识的人能这样(得到在美国网络业的工作),”昂多斯卡说,连同他另一位朋友也申请到工作,“我们两个大概是前两个在 Facebook 实习的斯洛伐克人吧!”
之后,昂多斯卡回到欧洲,在英国牛津大学攻读研究领域涵盖 AI、机器视觉及机器人导航在内的机器人研究(Robotics)。在欧洲,牛津移动机器人研究所,是该领域最顶尖的学府。
普拉汀斯基也曾在攻读博士时,申请赴美国 Google 实习。有过美国充满创业精神的氛围洗礼,让他们和一般相对保守的欧洲人不同。“毕业后,我想的是,能做些什么事,让机器人及 AR 的技术能真正发挥影响力?”昂多斯卡选择了创业。他说,人生很短暂,经营一家公司很耗费心力,“所以,我一定不会把时间花在等待”。
普拉汀斯基留着大胡子,看起来粗犷的他,却像典型的宅男工程师,安静、还有一点害羞。但他却有不只一次参与公司新创的经验,早在创办 Blue Vision 之前,他就曾加入慈善众筹网站 Prizeo,而这网站另两位同样来自牛津的创办人,后来都成为昂多斯卡的创业伙伴。
从英文完全不通却接连挑战 Facebook、 Google 、微软实习,再到英国创业,昂多斯卡和普拉汀斯基在以农产品为主的家乡斯洛伐克,可称得上是异类。但他们认为,“企图心是慢慢增强的,真的不是谁天生就能怎样,像在牛津,当你看到身边的人成功,你会有力量相信自己也能做到。”
走出东欧小国,到世界舞台上创业,现在员工超过 30 人的 Blue Vision Labs,员工国籍涵盖了 13 个国家,“创业需要同伴,你需要朋友跟你一起,千万不要独自创业,”昂多斯卡建议。
才成军 2 年,他们传达的故事不是他们有多成功,而是期待改变世界的企图心,享受挑战还有并肩打拼的创业过程。
(作者:黄靖萱;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