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疫情,改变了很多企业的命运,包含一对等待救援的台湾口罩机师兄弟档。
画面转到一座位于新北市五股山区、占地广达三百多坪闲置老工厂。
这里,你应该在电视上看过,为了紧急生产更多口罩,台湾组成国家队,让 34 家机床企业志工进场救援,但你可能不知道,他们救援的对象──这座临时工厂的主人,是长宏,台湾内销口罩机第一大厂。
台湾,有两大口罩机工厂,一是长宏,一是权和。长宏专精做台湾内销口罩机,市占率七成,权和则是 3M 高阶口罩产线最主要的口罩机供应商。
长年被中国低价抢单 它们年营收仅亿元,获利低
他们是师出同一家土城口罩机厂的师兄弟,在 1999 年后先后创业。2009 年,H1N1 疫情爆发,一年内爆出多达 50 家的中国新业者进场,用台湾售价的一半低价抢单,这一冲击,让台湾原本还有两位数的口罩机厂,衰退到只剩这对师兄弟,其余大多转型,不再视口罩机为主业,中国也取代台湾成为全球最大的口罩机制造国。
原本,两家公司产能每月只有 6 台机器,但这次疫情,经济部下单要两家公司生产大量口罩机,在众人救援下,它们从月产能 6 台,成长到 40 天拼出 92 台,增幅达十多倍,让台湾口罩日产能冲上 1,600 万片,成为全球仅次于中国的第二大口罩生产国。
现在,阶段性任务完成,原本以为这个老工厂将恢复平静,但它们仍在高速转动,因为从台湾鞋业大厂──宝成,到美国 3M 与福特汽车,甚至加拿大驻台办事处,全球二十多国,全都找上门找它们救援。
4 月 10 日,当《商周》穿越一条阴暗巷弄,抵达这座手机讯号归零、无法对外联络的铁皮工厂时,这里依旧灯火通明,长宏董事长吕清林正忙进忙出的指挥员工……
有意思的是,论工业制造能耐,美、日、德等大国实力更胜台湾一筹;论产能资源,中国近期暴增逾两千条口罩机新产线,台湾这两家年营收仅约一亿元的小厂凭什么全球窜红?
“当初(口罩)没那么大需求,这是突然爆量,看谁有能力谁就先满足需求,那就是台湾跟中国。”口罩国家队总指挥、精密机械研究发展中心总经理赖永祥说。
新北市莺歌口罩机大厂权和董事长萧鸿彬(首图中),现在也天天加班赶出货,还必须在官网上,用红字提醒顾客“请确保您具有熔喷布来源,并具有处理机器的技术”,来舒缓应接不暇的洽询电话量。
“现在是一个月要拼出过去一整年的量,推估今年口罩机业绩成长至少 4、5 倍以上”,萧鸿彬说。
原来,口罩机需求本就有随疫情暴起暴落的特性,由于结构简单,进入门槛低,早在 20 年前,澳洲因亚洲生产成本便宜一半而退出市场,日、韩两大亚洲强国虽仍有生产,但主要是应急用,并非主打。众人退出下,台湾,就变成全球口罩机最主要的生产国。
接 3M 高阶订单打稳利基 用双倍出货时间,磨高标准
这对师兄弟是如何在这个看似无获利的市场,生存至今?
原来,他们当年一创业,就靠往高处爬来避免被洪水淹死,方法就是接受全球口罩业龙头 3M 的高阶订单挑战。
吕清林、萧鸿彬当年开始创业,就先后成为 3M 的设备供应商。但跟 3M 做生意真难!
两人回忆,以前,大家觉得做口罩只是 3 块布用超音波焊接起来就好,但是帮 3M 做产品,尤其是高阶的 N95 口罩,处处讲究。例如,空气从外经过口罩到进入呼吸道的压差,必须低到 150 帕(Pa);帮它生产的机器设计,只允许一个小洞伸手进去调设备,以避免工人受伤;甚至是口罩警语字体大小与用词,3M 全部都有意见,“别人下单最多 2 个月就能出货,它们的订单没 4 个月没办法出货”,萧鸿彬说。
3M 多如牛毛的要求,阻挡了中国红色供应链进入,却成了这对师兄弟存活的利基,他们愿意耐住性子跟 3M 磨合,之后,长宏才能独霸台湾七成口罩机市场,当-要扩产口罩机时,考量台湾下游口罩厂的使用习惯,因此将最大宗的订单量下给它。
至于权和,专攻海外订单后,还拿下包含美国金百利等国际口罩大厂订单,连新西兰总理阿尔登(Jacinda Ardern)日前在 Facebook 播放的口罩生产影片中的设备,都是出自它之手。
只是,台湾再强,口罩机月产能,仍会受限于超音波陶瓷片等关键零组件生产不及,单月顶多拼出 50 台,远远追不上中国近日新开出逾两千条的生产线,为何仍受国际青睐?
多位口罩国家队成员分析指出,现在是抢救人命的紧急时刻,赶制的医疗物资最基本要能用,尤其中国近期卖给各国的口罩,竟还被发现残留苍蝇尸体,品质大打折扣之外,包含熔喷布单月价格暴涨逾 13 倍、口罩机一台卖价涨逾 3 倍,各种炒作医疗物资的行径,更让各国-望而却步,让台湾制口罩机更受欢迎。
此外,各先进国家的口罩增产计划也遇到不同阻碍。
品质、价格、原料都稳定 台制口罩机价值显现受欢迎
澳洲有一定存量的口罩机,但缺乏纺织、石化等原料生产能力,必须拿酒精跟台湾换取熔喷布的原料应急才行;至于德国、意大利,虽然工业技术领先,但国内口罩产业已经断链,英雄无用武之地。
最令人婉惜的是日本,赶工抢制的“安倍口罩”,竟因为是布口罩,能发挥的病毒隔绝效果受到质疑,必须赶快改变生产策略。
这对师兄弟,现在被全世界看到,但他们自己的收获,还不仅于此。
从 2 月 10 日到 4 月 14 日,这 65 天内,两家公司也产生质变。
吕清林说,过去,客户若下出超乎他能力的订单,他就会清楚告诉客户自己的极限在哪,做不到也没办法。
但这次国家队无偿派志工协助增产,带他从不知道怎么达成的“大问号”,到超前达标写下振奋人心的“惊叹号”,见证到只要愿意找方法、找资源,什么都可能。现在这是救命的生意,团队都有一种责任感,使命必达的企业文化正在快速形成。
“这是在帮助大家,而且一定要帮上忙,把任务完成,以前在公司是 100% 投入,在这里变 200% 投入。”吕清林说。
至于权和,过去他们生产、组装,大多靠老师傅的经验,但现在权和厂长高大伟说,因机床大厂永进、程泰、亚崴与工研院组成的救援团队协助,有新测量制具确认每个安装步骤的准确度,还有图文并茂的组装说明书,能帮助新工人进入状况,让整体生产流程减少至少一成的人力浪费,但生产效率还能提升一成。
“我们学会做一些新制程、减少人力的方法,做事可以比较简单”,高大伟说。
现在,吕清林与萧鸿彬又聘用邻近机械业的闲置人力协助赶工,希望降低台湾无薪假的人数,从被救援变成救援的人,打破过去封闭的产业习性。
《商周》问:这场疫情过后呢?他们怎么看自己的未来?
这对口罩机师兄弟推测,疫情过后,各国对口罩产业的重视度会提高,订单量仍可能会比过往扩大五成,但这之后,市场竞争者会更多,需求却终将再次萎缩,因此淘汰赛也会比过去更严峻。未来,他们计划将获利投入其他更长销型的不织布产品线,借此降低未来口罩机订单萎缩的冲击。
不过,他们会更勇敢面对新挑战,毕竟这场疫情教会了他们:任何事,没有不可能,只要大家愿意一起找方法。
(作者:林洧桢;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这是上帝给的任务!”SARS 幸存者变口罩机队长
- 口罩新机 92 台全数上阵,全力冲刺日产 1,500 万片
- 口罩国家队提前交机,许文宪:欧日厂商不可置信
- 口罩国家队卧虎藏龙,机床厂多家隐形冠军
- 揭开“实名制 2.0”开跑前,解禁布口罩输出的台湾经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