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今年的新机销售已经两周,其中顶级 5 万多元的高价 iPhone XS Max 在美国的销售超过外界预期,而根据《科技新报》、中国天风证券知名苹果分析师郭明錤的最新报告甚至指出“预期 iPhone XS Max 的需求量是 iPhone XS 的 3 到 4 倍。”
十年发展,软硬整合真正意涵:连芯片都自己设计
在这次 9 月的苹果产品发表会,苹果介绍自家 A12 Bionic 还特别强调,这是第一个量产的 7 奈米处理器。
而自从苹果在 2010 年推出自行研发的手机 SoC A4 后,就不断透过购并吸纳芯片设计人才。现在不仅是 iPhone,连 iPad、Mac 和 Apple Watch 等产品全都搭载苹果自家芯片。而由苹果带领的风潮,也吹到了其他公司,如从 Google 与 Tesla 甚至矿机业者比特大陆,全都走上自行设计芯片这条路,完全控制最核心的芯片设计,软件系统平台与硬件设计。
为什么大厂纷纷开始自行研发 AI 芯片?
资策会 MIC 资深产业分析师兼组长叶贞秀分析,由于 AI 芯片需要大量的矩阵运算,原有的 GPU 效能不敷使用,需要更客制化的芯片,但市面上还没有商品能够满足此需求,加上 IC 设计不如以往困难,因此大厂更倾向自己研发,而且自行研发芯片也可以拿掉通用芯片中不需要的功能,成本更容易控制等好处。
工研院:垂直整合对台湾 IC 设计产业是警讯
自 2007 年苹果第一支 iPhone 问世以后,台湾科技业者更积极地谈论“软硬整合”,但当时仅着重在软件与硬件之间的设计与使用者体验,成为宏碁、华硕与宏达电等手机与笔电终端或是后来物联网品牌业者的重要课题,而联发科等台湾 IC 设计业者并不认为这样的风潮和自己切身相关,但十多年后进入 AI 芯片时代,软硬整合 4 个字,有了更为清晰的轮廓,就是整合到连芯片都自行设计,也因此连上游的 IC 设计业者也开始牵涉其中。
工研院资讯与通讯研究所所长阙志克指出,“当产品能到达数千万等级的规模(台积电制程昂贵,自行设计芯片必须有庞大市场支撑,才有办法回本),厂商自行设计 AI 芯片的机会就很大了。”
这些公司有强烈客制芯片需求,不用听令于 lntel、高通与联发科等公司。也就是说,台湾 IC 设计业者未来可能成为“抬轿人”,当 IC 设计业者把品牌客户送上“神坛”后,客户很可能就拍拍屁股,直接自组 AI 芯片设计团队走人,IC 设计业者未来直接少掉这些“千万级”订单大客户。
相比之下,中国 IC 设计业者的冲击比较没有这么大。阙志克指出,“中国有够多的系统品牌公司,有基本市场可支撑 IC 设计业者,做市场上的尝试。但对台厂来说,保有原有势力就已经相当吃力,这是整个产业的困境。”
台积电“向上管理”成间接竞争对手
而且,在垂直整合时代来临前,很可能会出现“类垂直整合模式”,此模式中如台积电等晶圆代工公司可能成为 IC 设计业者“间接”的竞争对手。
先说什么是类垂直整合?钰创科技董事长卢超群指出,半导体产业链的上下游以更开放更紧密,好似同一间公司式的合作研发新产品,台积电提供 InFO 封装技术,独吃苹果订单就是最佳案例。台积电的封装技术“整合型扇出型封装”(integrated fan-out,InFO)成果优越,让台积电挤下三星独吃苹果订单,处于芯片制造端的台积电与应用端的苹果透过开放且紧密的合作,让这个技术成功应用在 iPhone 里。
那“间接”又是什么意思?目前苹果与 Google 等走向垂直整合的科技厂都得依赖台积电的晶圆代工制造,而台积电提供顶尖技术,协助客户完成从 IC 设计到制造封测端等流程,这种“向上(客户)管理”术,对 IC 设计厂带来间接影响。
你能做芯片,难道我不能做手机吗?
而阙志克认为科技品牌厂的垂直整合风潮,对台湾 IC 设计厂商来说并非坏事,当台厂仅扮演零组件供应者的策略被挑战后,也许会迫使往品牌发展,也就是说在垂直整合的时代,联发科与高通等业者做手机也并非不可能。不过,品牌厂商往上游走自行设计芯片,与零组件厂商往下游走做产品品牌的难度不同,阙志克坦言“做品牌并非台厂擅长”。
而除了品牌与行销端的大挑战,在技术端,算法也一个挑战,叶贞秀指出,“过去台厂多依赖 Android 系统等厂商给的指令,依循原有的固定规格设计,但在 AI 芯片时代,算法更为复杂多样且尚无制式规格,这是台厂所不熟悉的领域。”
(本文由 数位时代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