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论是在历史或日常生活中,我们都经常可以听到一些人们展现出无情、恶意或自私行为的例子,在心理学和一般用语中,人格的恶意面依据表现出来的不同倾向有着许多称呼,但最新研究指出,尽管外在表现存在着一些差异,但多数恶意特征都有着共同的人格“黑暗核心”,这意味着具有特征之一的人也可能展现出其他倾向,研究者将其存在的共通性称呼为“D 因素”(D-factor)。
过去英国心理学家 Charles Spearman 在智力的研究中,曾发现个体在不同智力测验上的成绩高度相关,而在针对超过 2,500 人的一系列研究中,透过客观衡量、自我报告等各式各样的内容研究行为和倾向,德国、丹麦的研究团队也发现 9 种最常被研究的黑暗人格特质中存在一种核心理念:即“D 因素”。
这 9 种最常被研究的黑暗人格特征,分别是利己主义(Egoism)、马基维利主义(Machiavellianism)、道德解离(Moral disengagement)、自恋狂(Narcissism)、心理特权(Psychological entitlement)、精神病态(Psychopathy)、虐待狂(Sadism)、自我利益(Self-interest)、恶意(Spitefulness)。
(Source:University of Copenhagen)
而所谓的 D 因素,可以被看做是最大化个体作用的一种倾向,将自己的目标和利益置于他人之上,运用一系列信念做为正当化的借口来防止内疚、羞耻或遗憾的感觉,甚至到达在伤害他人过程中获得乐趣的程度。
尽管其中不同人格倾向展现出来的主要特征可能不同(像是自恋会重视将过程正当化,而虐待狂的主要特征则是从伤害中获得乐趣),每种特征也都可能产生特定的行为,然而从本质上讲,这些黑暗特征都具有更多的共同点,这意味着表现出其中特定恶意行为(例如羞辱他人)的个体,未来表现其他恶意行为的可能性也更高。
就像智力一样,这些黑暗的人格特征都都呈现同一种气质的表达倾向,研究团队相信透过描绘出这些黑暗特质的共同点,未来人们可以简单地确定这个人有很高的 D 因素。研究作者之一、哥本哈根大学心理学教授 Ingo Zettler 认为,这些“黑暗核心”的知识将可以对研究者或治疗师发挥关键协助。
“举例来说,在公司或公共部门发生极端暴力、破坏规则、说谎和欺骗的情况下,关于一个人 D 因素的知识可能会是一个有用的工具,可以用来评估他会重新犯下同样问题、或做出更有害行为的可能。”
这项研究已经刊登在《Psychological Review》期刊上。
- Psychologists define the ‘dark core of personality’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