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身为海岛国家的台湾来说,“海底电缆”是时常听闻,但却又不那么了解的名词。而说到海底电缆,就不得不提到电信老大哥中华电信,现在中华电信在全球总共打造 27 条海底电缆,其中有 12 条登陆台湾(直接与台湾海缆站相连),15 条分布在欧美、日本、香港、新加坡等地,因为要透过条条串连方式,让台湾网络得以与全世界串连。
“如果没有海底电缆,台湾用户的 Google、YouTube、Facebook 都跑不动。”中华电信国际电信分公司副总经理陈锦洲表示,在中华电信全球网,共有 57 个网络节点、27 条海底电缆、大于 20TB 的连外带宽、3 座国际海缆站、8 座海外 IDC 机房。
第一条海底电缆日治时期就设立
陈锦洲指出,回顾台湾海底电缆发展历史,台湾第一条海底电缆是于 1910 年日治时期就建造,当时是从宜兰头城一路连到日本长崎,当时仅用来发送电报。
到了 1979 年,台湾开始进入同轴海缆时代,台湾第一条同轴海缆称为“台琉海缆系统”,当时开始提供语音通话,而能传输的带宽仅 28MB,对资讯量爆炸的现在来说,带宽明显不足,不过以当时的讯息传输需求量来说已算足够。
为了提供更大带宽,台湾于 1989 年打造第一条光纤海底电缆。“自从光纤电缆开始后,一条海缆可提供 20TB 带宽,而现在的光纤电缆的传输带宽更可提供超过 100TB。”说到这,陈锦洲突然打岔表示,对于喜欢偷电缆秤斤论两卖的人来说,其实光纤一点都不值钱,以前同轴电缆是采用铜材质打造,同轴电缆倒是满值钱的。
虽然光纤挖起来卖不值钱,但断掉却“很可怕”,维修一次中华电信少说要付 1,500 万成本。据了解,如果海底电缆断了,需要请专业的海缆维修船出海维修,叫修一次少说要等上一个月,国际海缆维修顺序永远优先于国内海缆,且海缆船出船一天费用为 80 万元,从海缆船出港就开始计费,如果遇到海象不佳、船只需休息时费用也照算。
陈锦洲表示,2006 年时曾发生恒春大地震,造成 13 条海缆断裂,使东南亚地区一个月网络不顺;这 13 条海底电缆原先放在恒春附近海沟,现在海缆都会尽量避免经过那区段。
但是你可能会想,为了什么台湾海峡鲜少建置国际海缆?陈锦洲解释,因台湾海峡较浅,海缆上岸的地点也较不佳,这也是为什么海缆站都会落在台湾南北端,而不会在西海岸上岸(台湾海缆站位于头城、淡水、枋山)。
另一方面,台湾第一条光纤海底电缆是于 1989 年时打造完成,连接台湾、菲律宾及关岛,这条光纤海底电缆在台湾的上岸点,则是选定屏东枋山海缆站。
海底电缆造价太贵,联盟化是趋势
海底电缆可分为国际、国内海缆二种;放眼现在的国际海缆建造方式,大多是三五个国家、公司一同投资打造,因为一条海底电缆造价少说要上百亿元,因此如果只有一家电信公司,或一个国家要自己打造国际海缆成本会过高,也因此现在主流国际海缆建造大多采取联盟化。
不过要走国际海缆联盟化,那么各方该如何拆分负担成本?陈锦洲指出,就看每个国家需要的带宽,借此拆分各自需要负担的建造成本。
值得注意的是,以往海缆都是由各国电信业者搭建,维持国际电话通讯、网络连接等;只不过现在 OTT 当道,有许多收视户都转向 OTT,因此现在海底电缆搭建都是 OTT 业者为主,因为他们需要更大带宽。
台湾海底电缆前景佳,可望成为“护国围墙”
台湾的海底电缆以往的带宽需求一直没有很高,一直到 2003 年 Google 宣布进驻台湾后,就开始走向不一样了。
陈锦洲表示,当年 Google 还没进台湾,台湾网络带宽都还没有 1TB;Google 进来后,带宽需求年年往上加。光 2019 年带宽就到 25TB,中华电信更看好今年底前有机会达 51TB,带宽成长率超越香港。
自美中贸易战开始后,台湾的国际地位渐渐提升,有许多知名国际企业开始投资台湾,使台湾带宽成长幅度更大。
“有越来越多的国际大厂资料中心进驻台湾,使台湾的重要性也越来越高。”陈锦洲笑着说,就某方面来说,越来越多国际海底电缆连到台湾,意味着未来有更多“力量”会保护台湾不受实质侵犯。
陈锦洲也分享,未来三年台湾将再新增三条国际海底电缆,其中一条是东南亚日本二号海缆(SJC2),特别之处在于采用双点登陆方式,有别于以往海缆单点登陆;往后若海缆断了可透过陆缆方式备援,相对地,如果陆缆断了也可透过海缆备援。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