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知道,打算将一根一根的路灯变成城市中的感测器。芝加哥要迈向智慧城市,打算将原先提供照明的路灯,装上满满的感测器,收集城市大大小小的数据,提供数据下的城市面貌。The Array of Things 计划打算在热闹的芝加哥密歇根大道,先行装置安置感测器的路灯,这些新路灯除了用照明,以及造型妆点城市以外,感测器透过雕刻的孔洞,收集城市中的数据。
这一切由芝加哥的资料科学家和建筑师合作,由芝加哥大学和阿贡国家实验室合作,芝加哥艺术学院则负责路灯造型设计。路灯金属雕刻的孔隙除了造型以外,让安装在灯柱中的感测器能够收集天气数据,像是气温、降雨量、风向、风力,城市中的数据空气质量、亮度、声音大小,往来的人次则透过人群的移动电话通话量计算。
▲ Charles Catlett 介绍 Array of Things 计划。图片来源:Smart Chicago Twitter
每 30 秒将即时资讯上传到芝加哥的资料平台网站,当然就意味着开发者能运用这些资料写 App 或网站服务。装置本身采用开放设计,会把设计开源出来。这些建置的感测器所收集的资料,能让没有资源建置测试设备的人,像是公共、私有企业、学术单位能够使用分析。事实上已经有不少企业以不同程度参与 Array of Things 计划,如 Cisco、Intel、Zebra Technologies、Qualcomm、摩托罗拉和施耐德电机 (Schneider Electric)。
▲ 感测器照片,由 Linux 驱动。图片来源:Smart Chicago Twitter
根据 Array of Things 计划主持人 Charles Catlett 在 OpenGov Hack Night 所做的分享,这些多功能的感测器被称为“节点”。第一批感测器将在七月中布署完毕,其他地方年底会完成,最终目标将会布署超过 500 个“节点”。
▲ 感测器近照。图片来源:Christopher Whitaker,CC-BY 2.0
▲ 整个路灯的结构图图片来源:Christopher Whitaker,CC-BY 2.0
无处不收集资料的隐私疑虑
The Array of Things 团队在收集资料的方式就避开隐私问题,像是借由观测手机网络讯号,而不是行动装置的数位位址,来侦测这个路段经过的人流。感测器不会录制影像及声音,而分别是录制红外线影像和侦测声音大小。
即便如此在设计阶段就注意可能会带来的隐私权问题,关注隐私议题的学者警告对隐私权的可能侵犯,可能让老大哥无所不在。“任何资料只要是个人产生,追根就底一定能识别出是谁。”Gary King,哈佛大学计量社会科学研究所 (Institute for Quantitative Social Sciences at Harvard University) 所长,这么评论。King 与 The Array of Things 计划没有关连,他觉得这计划听起来就像望向宇宙远方的哈伯望远镜,只是这次镜头指向地面,观察城市街道上的市民。
Array of Thing 属于芝加哥 Tech Plan 的子计划。关于智慧城市,Tech Plan 未来想必会有不少好玩的点子和实践,而且某种程度与物联网相关,目前虽然只有侦测城市中的数据,未来可期待互动性功能。只是未来逛街时,路灯突然跟你,小心二十分钟后的大雨,可是会吓一跳的。
封面图片来源:Chicago Public Data
相关连结
- New sensors will scoop up ‘big data’ on Chicago
- The Array of Things at OpenGov Hack Nigh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