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化、人工智能、生物科技、奈米技术与其他科学科技发展太快,加速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进程,许多人担心劳工技能跟不上,将导致庞大的失业潮,恐引发社会动荡,但也有专家认为,所有事情都是两面刃,科技也可创造一批新的中产阶级兴起。
微软首席执行官 Satya Nadella 在世界经济论坛上警告,人工智能可能会导致社会动荡或是过度监管,若方向不对人类社会可能会走入恶性循环。华尔街日报记者 Christopher Mims 撰文表示,科技并不会造成大规模失业,且自动化已经增加了更多新工作,这也是美国将近完全就业的原因之一。
虽然许多工作仍在,但薪资大不如以往,过去孕育中产阶级的制造业或服务性工作薪水大幅贬值,是现在经济学家所谓两极化劳动市场的主因,少部分可以驾驭科技提高生产力的高技术劳工,能够替代他人的劳动而得到相应的报酬。然大部分人都感到财富缩水。
两极化冲击中产阶级,且人类劳动价值会持续贬值,部分原因是较高薪酬的知识工作消失,跨国企业从客服中心到人力资源部门都可以自动化,这些企业将任务带回祖国,但不带来任何工作。
帮助跨国企业实现关键业务自动化的公司 Blue Prism 过去帮一家英国零售企业发展自动化,引入大约 300 台机器人,取代原本需要 600 人的工作,不但节省人力,还省掉办公空间。
人工智能可以加速这一趋势,如报导访问提供智慧助理的新创公司 x.ai,其首席执行官表示,虽然刚开始培训人工智能助理需要聘请常春藤学位的人在曼哈顿办公室工作,一旦完成大部分的培训工作,就可以把剩余的工作外包到美国以外的团队。
人工智能可以完成的任务数量呈指数增长,但其背后需要的劳动力增长却慢得多,或保持平稳。麦肯锡最近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只要使用现存的技术,员工花在工作上的时间 49% 可以被自动化取代。
报导认为,解决两极化的方法之一是解决劳动力市场中的“技术差距”,例如美国劳工统计局预测,到 2020 年,程式人员需求将达 100 万个。
教育经常被称为解决技能差距的答案,但教育通常反应迟钝,专家认为必须主动研究工作任务,找出哪些是可自动化,哪些工作最危险,并评估个人技能,政府和企业就能够确定被资遣员工适合做哪些其他工作,并让他们接受这些技能的培训。
像这样的解决方案先决条件是,企业愿意使用这样的工具来重新培训工人,或者受政府训练的被资遣劳工可以赢过机器发展速度,重新找到适合职位。
总之,当所有企业首席执行官与政府领导人都担心科技造成的低薪与失业潮,与其口号治国,不如先发制人,在科技变迁之前展开行动,或许还能领先创造新一批中产阶级,迎向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康庄大道。
- Technology vs. the Middle Class
(首图来源:Flickr/iphonedigital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