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月 2 日,位于南港的宝岛眼镜对外展示新服务,在这里,你可以透过 AR(扩增实境)系统试戴彩色隐形眼镜,还能用机器做筛检,让验光数据直接回传电脑进行分析,若发现眼睛有异状,就能直接开立转诊单至眼科诊所。
这是台湾宝岛眼镜近 4 年来的数位转型成果。它每年平均砸下超过 5,000 万元,相当于该公司 2018 年税后净利的四分之一。
为什么一家有 38 年历史、门市数是市场老二小林眼镜近两倍的眼镜行龙头,要这么用力推数位转型?
“不这样做不是在等死吗?”宝岛眼镜总经理蔡宜珊瞪大眼睛反问我们。
虽然,眼镜行因为要验光、调整镜架等,是个很难完全被网络取代的实体零售通路,但近年来诸如日本“快时尚”眼镜品牌 Jins、Owndays 进驻台湾,使平价眼镜市场竞争加剧;同时,《验光人员法》实施,规定眼镜行验光人员须持有专业证照,不仅垫高人事成本,更让眼镜行间开始抢人。
数字化前,没投过网络广告
宝岛自己也面临客层老化的隐忧。门市每年有一半时间,主打针对老花眼的多焦点镜片,“还没数字化前,年轻客群在递减,过去几年,我们一直尝试改变消费者对宝岛的刻板印象。”副董事长蔡国平,为了让宝岛能稳居连锁眼镜龙头,在金可入主 14 年后,下定决心启动转型。
但一开始,他们就面临了员工阳奉阴违的沉默反弹。
2015 年 9 月,蔡宜珊成立“数位发展室”,找来外部专家进驻。但当时的宝岛,就像是“数位不毛之地”,虽然当年营收已达 25 亿,却没投放过半个网络广告。
此外,第一线门市人员 50 岁以上占了近两成,许多人对数位陌生,“要推会员系统,门市连 e-mail 是什么都不会;门市全都有导入平板,结果不会开机。”蔡宜珊坦言。
放软:设 KPI 不如征自愿者
一开始,蔡国平与蔡宜珊等人,低估了员工对改变的抗拒,直接订好 KPI,就要员工遵守新规定。结果,办客户回娘家活动,要更新客户资料,员工却填不实资料充数,连 Line@ 也推不太动,认为总公司“没事找事干”。蔡宜珊自嘲说:“那段时间,可能我荣登全眼镜业界最讨人厌的人。”
甚至在那段期间,他们推动数字化的方式在匿名论坛上受到批评,“我们最后发现,不能来硬的。”蔡宜珊等人开始改变做法,例如 2016 年底推动电商平台时,便不再只是上对下的强硬要求,而是先征求 50 家自愿试行的门市,花了约两年时间,才推导到全台。
让利:告诉执行者好处在哪
一位同业高层坦言,宝岛推动数字化确实较晚,“有时候(是)透过一些反应以后,或是同业已经做过哪些事情,再去讲求它的优化。”
除了循序渐进,让利,也是宝岛促成转型的关键字。
例如,宝岛虽然设电商平台,但会把业绩挂在当初注册会员的门市上。办促销活动时,成本全由公司吸收;总部办比赛,奖励门市人员推动 App,甚至针对门市成立 Line 群组,门市只要在数字化上有任何问题,11 人的数位发展室团队,24 小时待命解答。
蔡国平说:“推动数字化过程,就是要让执行的人知道,好处在哪里。”例如跟门市沟通,搜集客户电子信箱,能让原本寄送简讯变成发电子宣传信,1 年就能替全台门市减少约 1,000 万元简讯费;而要门市每月大阵仗配合会员日,是因业绩可比平常日翻倍。
目前,宝岛的数位转型成绩已有初步成果,有效会员超过 190 万人,并将八成的网络下单客户,导流到门市取货。透过大数据操作广告投放,唤醒近两成只登录过会员、但迟迟未到门市消费的沉睡会员。
但,宝岛也付出了转型的代价:当它把购物网站、会员日等数位操作,多集中于价格敏感、难以凭专业服务加值的隐形眼镜时,毛利率也从 4 年前的 59.6%,下滑到 2018 年的 57.8%。
一位隐形眼镜大厂高阶主管观察,宝岛现行做法,是在网络上把隐形眼镜当“带路鸡”,引客人进门市,再销售太阳眼镜、光学眼镜等高毛利产品。
蔡国平强调,隐形眼镜市占率变高是不争事实,为留住顾客,即便利润差,还是得卖,“我们如果不卖,消费者只会到(其他卖)隐形眼镜的地方去。”但与此同时,宝岛也试图结合医美、眼科诊所,提供更多高附加价值的服务。
至今,宝岛仍在数位转型的赛道上奔跑,未来预计还要推出行动支付等服务。蔡国平说,数位世界变得太快,他不敢想未来 5 年,只求把当下做好,宁愿试,也不要坐等凋零。
(作者:李玟仪;本文由《商业周刊》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世界第一的披萨公司达美乐与义大医院有何共通点?靠 Pure Storage 助数位转型
- 走向精准服务时代,Google Cloud 协助台湾厂商数位转型
- Volkswagen 迈向数位转型,上千名行政工作职缺将遇缺不补
- F5:台湾数位转型落后世界水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