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 Google 发表 Gmail 等多样产品的新图示,但用户并不买单,在 Twitter 等社群媒体出现大量哏图,嘲讽新图示太丑,而原本 Gmail 红白相间的拟物化信封辨识度极高,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邮件。
修改后的图示仅剩红、蓝、黄、绿 4 种颜色组成的 M 字,如果不是经常使用 Gmail 的用户,需要再花一点时间习惯。
越改越“丑”?这样的事真不少
这次图示改版,其实是 Google 准备已久的品牌升级计划,除了 Gmail,此次升级的产品还包括 Google 地图、日历、Google Drive 等一系列 Google 套件。
改版最明显的特征就是将 Google 品牌四色,即红、蓝、黄、绿四种颜色融入各大产品,和之前 Google 搜寻的四色 G 字类似,信件改成四色 M 字,文件改成四色矩形符号,行事历则用四色矩形框住日期数字,其他修改大同小异。
▲ 上排为旧图示,下排为新图示。
没有比较没有伤害,和旧图示相比,新图示虽然和 Google 品牌有极强烈的相关性,但看起来实在太混淆了,且因颜色相同,很容易误认。
虽说大多数人都有手机和电脑,屏幕也变大不少,但增加的面积往往贡献给更多内容,如此相似的图示待在同屏幕,如果背景色又一样,人眼很难辨识。
如 Gmail 最常出现的浏览器,试想如果同时开启 30 多个分页,Chrome 只能显示每个分页图示,上面清一色 Google 四色图示,别说找到某分页很难,光看大量同色内容出现,就会产生晕眩感。
You’re busy. You want to quickly find an email you’re looking for. Which one is best?
Very bad user experience in Google Icons.
Retweet if you want them to go back to the previous icons!#AlphabetSoup pic.twitter.com/0SZVC4wzSL
— Tomas Pueyo (@tomaspueyo) October 29, 2020
▲ 在浏览器分页寻找新图示并不容易。
这也是 Twitter 网友嘲讽 Google 最多的地方,大量相似颜色同时出现同背景颜色,很难辨别哪个是 Gmail、哪个是地图,图示的差异性仅用不同形状代表,这不够。
用品牌相关颜色覆盖大部分产品图示,仅修改形状,透过形状突出差异,其实并不只 Google 一家,Instagram 在这条被吐槽“丑”的路上走得更早。
2016 年,Instagram 将自家经典“拍立得”相机图示改为扁平化相机图示时,就引发大量吐槽,大家纷纷称新图示实在太丑,甚至请愿 Instagram 将图示换回来。
Twitter、Reddit 等社群也出现对图示的吐槽热潮,前段时间因 Instagram 十周年经典图示当成彩蛋回归,还引起来不少讨论。
▲ 上排为 Instagram 旧图示 ,下排为新图示。
除了拍立得图示,Instagram 和 Google 一样,将旗下 Layout、Boomerang 和 Hyperlapse 也全部换了图示,同样采用和 Instagram 相同的品牌色,只有形状不同。
图示待在一起时,如果挤在同背景色区域,也不好辨认。
无独有偶,除了 Instagram,时尚品牌 Burberry 也因为修改 LOGO 被吐槽,新 LOGO 去掉经典的马术骑士标志,仅留下文字,且字体还改成更粗壮明显的无衬线字体。
从经典形象、手写体到标准的无衬线字体,Burberry 的 LOGO 一下子变单调了,也难怪大量用户表示新 LOGO 让一家时尚品牌失去独特性,变得和其他品牌一样单调乏味。
▲ 左为旧 LOGO,右为新 LOGO。
品牌、机构修改 LOGO 是科技发展史有趣的支线,不仅展示人们的时代审美变化,也展示科技对生活的影响。
你喜欢的 LOGO 变丑了,可能只是因为环境变了
是什么,让品牌冒着被消费者嫌弃,甚至降低品牌影响力的风险,也要更换 LOGO 呢?
这背后是其实是生活环境变迁的影响。
2013 年,随着 iOS 7 发表,扁平化设计登上时代舞台,吸引了大量品牌跟进,一时间成为设计界主流。至于为什么要从拟物化设计朝扁平化设计前进,苹果回答:
降低视觉复杂度,让用户将注意力集中到内容。
▲ 左为拟物化设计,右为扁平化设计。
Instagram 和 Burberry 等品牌修改 LOGO 的原因也大抵相似,如今早不是报纸、书籍等纸本内容为主流传播媒介的世界了,屏幕成为每个人取得资讯最大的管道。
屏幕有大有小,扁平化设计比起拟物化更能适应,更粗壮的无衬线字体在各种屏幕上都看得更清楚,传播成本也更低。
现代 LOGO 对颜色的利用也比以往更进化,颜色心理学里,不同色彩浓度给人的感受不一样,蓝色一般的感觉是坚定可靠,Facebook 等网络企业都纷纷将 LOGO 颜色加深,既可给人坚定可靠的感受,又能加深辨识度。
此外,网络和各种通讯方式进步,不仅让资讯传播速度大提升,今天美国发生的事透过社群媒体同步到全世界,交通便利也让人以更低成本走向世界各地。
全球化是这时代的主旋律,资讯传播速度和广度都大大提升,资讯过载是常态,而 LOGO 是资讯长河里的一环,同样也需要抢占观众视线,LOGO 也要学会提升传播效率和内容的展现量,降低自身传播成本,扁平化是适应环境的选择。
▲ 经典的 YSL 品牌 LOGO 也替换过,之后又换回原版。
原先许多经典形象到今天都逐渐模糊,Burberry 经典 LOGO 的骑士形象对不少非英国消费者来说很陌生,对年轻一代来说,Instagram 经典图示拍立得已是旧时代产品,也知之甚少。
更何况,现在哪家品牌不想吸引年轻消费者?消费能力强、愿意尝鲜,对大部分企业来说都是最值得争取的消费者族群。
网络、全球化等共同组成的环境变化,直接或间接促成品牌修改 LOGO,传播效率越来越重要,漂亮独特的拟物化设计、手写体 LOGO 设计逐渐被更清晰、传播效率更高的扁平化设计、无衬线字体取代。
当然,这并不代表所有品牌机构 LOGO 都会调整,仍然有一部分坚守传统。
LOGO 承载的内容越来越多
现在最常见到的 NASA LOGO 并非唯一 LOGO,1975 年时 NASA 也曾很“潮”,尝试推出更现代化的 LOGO,就是“蠕虫”。
▲ NASA 蠕虫 LOGO。(Source:NASA)
蠕虫 LOGO 是由 NASA 四字母组成,十分简洁且辨识度高,也一度为时尚品牌青睐,VANS、COACH、街头潮流品牌 Heron Preston 等都曾在自家产品使用蠕虫 LOGO,并获得不错口碑。
▲ COACH 获得 NASA 授权后推出的产品。
当然其中有 NASA 对合作审查较开放的原因,一般而言品牌如果有需求将 NASA LOGO 放到自家产品上,只需按照 NASA 官网要求寄信即可,NASA 有专人负责审查。
且这种合作不限大品牌,原则上 NASA 对所有品牌开放授权,只要遵循 NASA 制定的使用规范,像是 NASA LOGO 不能拆分使用,蠕虫 LOGO 可使用的颜色为红色、暖灰色、白色和黑色等。
▲ NASA 现在 LOGO。
无论大众口碑还是设计美观度、辨识度,NASA 蠕虫 LOGO 都获得认可,但 NASA 还是在 1992 年停用,直到今年才恢复,且还强调 NASA 目前 LOGO 才是主要 LOGO。
按理来说,更简洁的蠕虫 LOGO 更适应现代,为什么 NASA 选择目前 LOGO 呢?答案就在 NASA 官网:
1992 年,时任局长丹‧戈尔丹(Dan Goldin)从退休带回 NASA 目前 LOGO,以唤起人们对阿波罗大飞跃的辉煌岁月的回忆,并表明“魔术又回到了 NASA”。
阿波罗登月时,目前 LOGO 就是当时 NASA 的主要 LOGO,再加上《2001 太空漫游》等经典电影形象输出,目前 LOGO 几乎和登月、NASA 绑在一起,是 NASA 登月的象征。
▲ NASA 曾推出 LOGO 平面设计手册。
在这个时代,NASA LOGO 仍未过时。
类似还有 NBA 公牛队 LOGO,这只红色公牛自公牛队成立以来从未改变,它的设计起源也很简单,因公牛队所在城市芝加哥是当时的世界肉类加工厂,牛肉又是当时的主要肉类,就顺理成章采用公牛 LOGO 了。
它之所以没被现代化设计潮流影响,重要原因是公牛队 LOGO 的文化意象不仅是芝加哥这座城市,乔丹身为公牛队一员,在 NBA 历史创造的成绩,8 年内获得 6 个冠军,以及他的巨大人气,都由公牛队 LOGO 继承,这头红色公牛象征芝加哥,也象征乔丹和胜利。
就和人们怀念 Mac 的发光苹果 LOGO 一样,LOGO 使用和传播,让它和受众形成情感联系,LOGO 成为文化符号,是品牌的浓缩,代表苹果产品的酷和新、NASA 的神秘与探索精神、公牛队对胜利的追寻。
时代不断变化,但这份情感不会消失。
(本文由 爱范儿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网页截图)
延伸阅读:
- 不只用户吐槽,Google 新图示让员工也吵翻天
- G Suite 升级更名“Google Workspace”,带来全新品牌识别与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