熬了 37 年,如今亚洲光学靠着成功打进特斯拉旗下电动车供应链大翻身,转型为车用镜头厂商,股价也飙涨逾 4.5 倍,它华丽转身的关键是什么?
一家市值只有 261 亿元,仅是全球车用镜头龙头舜宇光学(市值 1,168 亿港元)十八分之一,但却成为舜宇光学最不可小觑的劲敌?在历经金融海啸、数码相机市场急遽萎缩的大风大浪后,亚光靠着成功打入全球最大电动车厂特斯拉的供应链,如今已与康达智并列为特斯拉车用镜头两大供应商。
开车用镜头市场 深耕 6 年,晋身特斯拉供应链
凭借著车用镜头大翻身,市场崭露头角,这一年内,亚光股价一路狂飙,截至 8 月 18 日,股价来到 103 元,涨幅 193%,创下十余年来的新高,引起投资人高度关注。
2008 年,金融海啸重挫全球市场,数码相机也因智能手机崛起而急速衰退,2010 年全球数码相机出货量萎缩仅剩原先的 20%,泰半的光学镜头厂营收与获利节节下滑,甚至几乎腰斩,台湾光学镜头产业的惨况可见一斑,当时的亚光也难幸免于难。
在这段期间,亚光开始尝试与日本数码相机厂理光合作开发车用镜头,并通过宝马(BMW) 与奔驰(Mercedes-Benz)认证,正式成为车用镜头供应商的一员,打开进入车用镜头市场的大门。
与特斯拉合作的渊源,也是在这段时期萌芽。2010 年,亚光成为苹果台式电脑 iMac 镜头供应商。2012 年,当初与亚光接洽的苹果内部主管离职,转战特斯拉,主动与亚光高层提到特斯拉电动车的规划,才让亚光开始有机会与特斯拉接触,并展开合作。
亚光总经理林泰朗掐算着手指说,“亚光与美国电动车大厂接洽了 3 年,其间过程包括从镜头设计、送样到通过认证。”现今,特斯拉的 3 款型号电动车,环景(Around View)、ADAS(自动驾驶辅助系统)等镜头,都是亚光生产。因为有了特斯拉这个大客户,今年下半年开始,每月出货 4 至 6 万颗高单价车用镜头。
一位知情的光学厂高层透露,特斯拉之前找了很多光学镜头厂评比,最后通过考验的仅有亚光与康达智。而亚光让特斯拉非他不可的关键,就在于靠做玻璃镜片起家的独门非球面模造玻璃镜片制造技术。就凭这一点,让车用镜头老大哥舜宇光学都望尘莫及。
每年,亚光与特斯拉高层至少要开 3 次以上的会议,一次固定会在 3 月、一次固定在 9 月,亚光高层会飞到特斯拉位于美国加州的总部;其余时间则是特斯拉高层视情况飞过来台湾开会。
林泰朗回忆,去年 3 月赴美国美国电动车大厂总部开会时,开完会后,该公司高层找了一位测试工程师带他去体验最高等级的电动车,而且是自动驾驶车,时速从零至 100 公里仅要 2.7 秒,比法拉利还要快。“完全颠覆我对电动车的看法”,也让林泰朗对电动车的未来,充满信心。
稳定的市场优势 关键在非球面玻璃镜片制造技术
“未来大多数的汽车镜头都是玻璃!”林泰朗很肯定地说,虽然在可见的未来,塑胶镜头被认为有机会打进车用镜头,但低温、大雨、高速的环境变化,不是一般的塑胶镜片可以承受得起,且光学变数会大很多,表面精度会跑掉,也容易出现像差,所以绝大多数的车用镜头还是以玻璃为主。
目前,全球拥有非球面模造玻璃镜片制造技术的光学镜头厂屈指可数,豪雅(HOYA)、松下电器(Panasonic)、朝日(Asahi)、亚光、佳凌等算是少数代表性的公司。
非球面模造玻璃镜片制造技术难度在于,技术门槛与客制化程度相当高,如不同曲率、直径及玻璃材质,都会影响最终良率,所以生产良率不容易提高,必须仰赖相当多的经验累积。也因此,能够稳定生产且对外贩售的多是历史悠久的日系厂商,而且企业内部都会培养一批经验值长达 10 年以上的老师傅,其他新厂想要介入,难度不低。
而特斯拉对于车用玻璃镜头又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如镜头除了锐利度要高之外,困难在于环景的镜头必须要做到绝对防水,如果水喷溅到镜头上必须要很快滑下来,所以镀膜很重要,不然会影响到侦测,万一水在镜头上形成不规则表面,容易造成驾驶者误判,本来很近的景象反而会变得很远,而这正是亚光积极深入研究的领域。
其二是防尘,当小石头撞上去时,灰尘不能留在镜头上面,要马上掉下来。再者是,有雾的时候,雾气也不能停留在上面超过 2 分钟,所以困难度极高,至今诸多项目亚光也还在寻求技术上的突破。
靠着车用镜头市场火热之际,舜宇光学市占已逾三成,稳占全球车用镜头龙头宝座,股价也从今年的 32.4 港元,一路创新高来到 108.8 港元,一年之内,飙涨 3 倍多,堪称今年度港股最受瞩目的科技股之一。
台湾版的舜宇光学 享高本益比,未来仍深具发展潜力
但是,稳居车用镜头市场冠军宝座多年的舜宇光学,却未能掌握未来车用镜头的核心技术,多年来都是靠对外采购非球面模造玻璃镜片,再组装成玻璃镜头。因此,以车用镜头市场长远发展趋势观之,把拥有非球面模造玻璃制造技术的亚光称作台湾的舜宇光学,一点也不为过;尤其,今年亚洲光学还有新的镜头机种要再送样给特斯拉及其他车厂。
以玻璃镜片起家的亚光,在苦熬逾 37 年后,终于从传统数码相机镜头制造商,华丽转身成为更高单价的车用镜头生产商。从被看衰到刮目相看,现今,亚光在车用镜头产业,也已成为了台湾之光。尽管目前车用镜头挹注亚洲光学营收贡献并不高,但依电动车需求快速暴增的情况来看,其净利肯定倍数成长,未来亚光股价还有不小的想像空间。
(本文由 财讯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