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国密歇根大学内科医学系(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 University of Michigan)研究人员发现,患有“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NAFLD,注)的患者和小鼠体内合成“甘胺酸”(glycine)的基因活性明显下降有关,当饮食摄取的甘胺酸减少时,这类肝病症状会更恶化。引人注意的是,患有肝病的小鼠补充足够甘胺酸后能有效改善肝炎症状。
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仍缺乏有效治疗药物
非由酒精引起的肝病据估计影响全世界约 25% 人口,是很常见的慢性肝病,其中包含数种肝脏病症如“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及“肝硬化”(liver cirrhosis)等。患者常伴随有肥胖、2 型糖尿病(T2D)、代谢症候群(MetS)和血脂异常,而心血管疾病正是这群患者(尤其是 NASH 患者)死亡的主因。虽然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早已是人类重大健康危害,但迄今尚未有任何有效的正式疗法,是一种具有医疗迫切需求(unmet medical need)的疾病。
小鼠少了甘胺酸合成酵素,肝病更严重
科学家早就知道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患者体内的甘胺酸含量较正常值低,但背后原因及对病情的影响仍不明朗。最近,密歇根大学陈育庆教授团队分析患病的人类和小鼠肝脏基因表现,结果发现合成甘胺酸的酵素(丙氨酸─乙醛酸胺基转移酶)基因(AGXT1)表现受到抑制。
这些患者肝脏内合成甘胺酸的酵素含量下降,或许就是导致他们体内甘胺酸水准较低的原因。此外,研究团队以遗传工程技术剔除了实验小鼠肝脏的 AGXT1 基因,使得小鼠肝脏丧失甘胺酸合成酵素,结果这些小鼠变得更容易形成脂肪肝及肝炎,且病况更严重。这些实验证据显示,肝脏合成甘胺酸之能力下降,是促进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恶化的关键因素之一。
甘胺酸的重要性
甘胺酸是 20 种常见氨基酸之一,因味道“甘”甜而得名,归类为“非必需氨基酸”(nonessential amino acid),因人体有自行合成能力。但由于细胞无论是合成蛋白质,产生抗氧化物质以及制造 DNA 的原料等都需要甘胺酸,因此对甘胺酸的需求量很大,仍须经由食物补充。
潜力新药 DT-109
陈育庆团队于是尝试多种含有甘胺酸的补充品如何影响病情,实验证实一种代号为 DT-109、富含甘胺酸的三胜肽(tripeptide),小鼠实验中不仅能降血糖血脂,还能提升肝功能并改善肝炎病情。基于如此正面的试验数据,研究团队认为 DT-109 非常值得进一步于人体评估治疗 NAFLD 的效果。
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专家建议
虽然目前尚未有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的特效药,但改变生活型态已知能具体减缓甚至反转脂肪肝及肝炎,也就是从控制饮食、多运动、减重等做起。体重过重者饮食约须减少 30% 热量,当体重减少 3%~5% 时,肝脂肪就能减轻,若要改善脂性肝炎及肝纤维化,则体重要减少 7% 以上。
此研究成果已刊登于 2020 年 12 月《科学转译医学》(Science Translational Medicine)期刊。
注:没有饮酒习惯的人出现脂肪肝症状称作非酒精性脂肪肝疾病。
- Glycine-based treatment ameliorates NAFLD by modulating fatty acid oxidation, glutathione synthesis, and the gut microbiome
(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