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太空旅行的供氧好帮手?新型反应炉直接从二氧化碳剥出氧分子

2025-04-04 208

人体呼吸作用赖以为生的氧是“双原子氧”,然而这种形式的氧在太空中几乎不存在,如果我们去外太空,势必得携带制氧设备。不过加州理工学院团队受到彗星启发,从中发现一种新的化学反应,可以让我们直接从二氧化碳剥出氧分子,虽然离太空旅行梦还很远,但或许有机会成为太空中生成氧气的好帮手。

虽然氧是宇宙中丰度第三高的元素,仅居氢、氦之下,但只有刚好在标准温度和压力下,两个氧原子会自然键合形成无色无味的双原子氧(O2),也就是可供人体细胞呼吸作用的氧气,太空中基本上没有双原子氧。即便在其他具有浓厚大气的行星上,可能也很难寻获 O2,至于通常出现在低地轨道高度的单原子氧,更足以对太空飞行器造成腐蚀。

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要到地球之外的星球旅行甚至生存,必须自行携带昂贵、笨重且有期限的制氧设备才能出太空,有人谈及想将火星变成第二个地球,那是非常宏观的梦想,NASA 都坦承以如今技术不可能办到这件事。

因此,科学家一直在寻找各式各样产生氧气的方法。由加州理工学院化学工程教授 Konstantinos Giapis 领导的团队,则是从罗塞塔号探测器(Rosetta)着陆分析的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67P 彗星)得到灵感,可建立一个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分子氧和原子碳的反应炉。

罗塞塔号当初从 67P 彗星气体中发现了分子氧的存在,让科学界大感意外,一些解释认为应该是氧气被锁在岩石中长达数十亿年,直到靠近太阳后升华释出。但 2017 年时,加州理工学院团队提出另一种解释:也许是种全新的化学反应,双原子氧可能是由高速撞击彗星的其他化合物所产生。

▲ 楚留莫夫-格拉希门克彗星。(Source:ESA/Rosetta/NAVCAM, CC BY-SA IGO 3.0 [CC BY-SA 3.0-igo], via Wikimedia Commons)

Konstantinos Giapis 指出,大多数化学反应都需要能量驱动产生(通常是热量),当能量改以动能提供时,似乎可以引发一些不寻常的反应,比如当水分子像一颗极小的子弹被射到含有氧气的表面上,比如沙子、锈铁时,水分子就会扯下氧并生成分子氧。

同理,当彗星释出水分子或二氧化碳后,强烈的太阳风将它们撞回彗星,过程就有可能因此创造出分子氧,为了确认这件事,团队设计一个让 CO 2 分子撞击金箔惰性表面的实验。照理说,金箔的惰性表面不能被氧化,自然也不会形成氧分子,然而事实是,研究团队发现 O 2 分子持续从金箔表面排出,这表明双原子氧来自二氧化碳分子。

这也就是加州理工学院反应炉的灵感来源。团队表示,反应炉的工作方式类似粒子加速器(只是能量没那么高),首先将 CO 2 分子电离,接着使用电场加速离子撞击,就能得到分子氧,虽然目前技术的收益率可以说相当低:每 100 个 CO 2 分子只能创造出 1~2 个氧分子,但显然科学家正在源源不绝的灌输新想法。

新论文发表在《自然通讯》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

  • Caltech reactor could convert CO2 into breathable oxygen for space trips
  • Comet Inspires Chemistry for Making Breathable Oxygen on Mars

(首图来源:加州理工学院)

2019-05-31 19:04: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游戏头条
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