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传记,但不是为单一人作传,而是刻画了百年来推动数位革命的一群秀异之士,男女老少皆有。作者在序中,开宗明义的说:电脑与网络是这个时代最重要的发明,但它们的创造者却鲜为人知。电脑与网络并非由杰出发明家独自在阁楼或车库中构思而成的,数位时代大多数的创新其实都来自集体创作。
这本书谈的正是这些先行者、骇客、发明家和创业家的故事──
英特尔的成立
微芯片(积体电路)的市场兴起后,不出所料,费尔柴尔德摄影器材及仪器公司在 1959 年决定行使权利,收购快捷半导体公司。八位创办人因此一夕致富,但也埋下不和的种子。位于帕洛奥图的快捷公司内部也有很多问题。工程师纷纷求去,开始在硅谷四处播种、开枝散叶,于是出现所谓的“快捷之子”(Fairchildren):从快捷散发的孢子所迸出的新公司。
到了 1968 年,连诺宜斯都准备离开,因为快捷公司(甚至连在帕洛奥图的半导体事业部)已经变成太过庞大的官僚系统,诺宜斯渴望卸下管理重担,回归实验室。
“公司变得愈来愈大以后,我愈来愈没办法享受日常工作的乐趣。”诺宜斯在辞职信中表示:“或许部分原因是我在小镇长大,我喜欢小镇的人情味,现在我们雇用的员工人数已经是我家乡人口的两倍了,”他说,他只想:“重新接近先进科技。”
诺宜斯打电话给洛克时(当初是洛克协助快捷半导体搞定资金问题),洛克脱口而出:“你为什么拖了这么久?”
洛克向他保证这是很简单的事。还有什么比这个情况更符合他的投资信念──投资根据的是对公司经营者的评价,而不是诺宜斯和摩尔未来将领导的企业。他几乎问都没问他们打算做什么产品,最初甚至认为,他们连描绘新创事业的经营企划书都不必写。洛克后来声称:“在我参与的所有投资案中,唯有这个案子,我是百分之百确定日后一定会成功。”
洛克亲手打了一份三页半的文件,简要描述他们提议创办的公司,以防有人索取募股说明书。文件一开头先介绍诺宜斯和摩尔,然后用三句话约略说明这家公司打算开发的“晶体管技术”。诺宜斯和摩尔最初想把公司取名为 NM 电子公司,N 和 M 分别是两人姓氏的缩写,但这个名字不怎么吸引人。考虑了其他各种建议后(例如有人提议取名为“电子固态电脑科技公司”),他们终于决定把公司取名为“积体电子公司”(Integrated ElectronicsCorp.)。这个名字虽然也不是那么耀眼,不过好处是可以缩写为:“英特尔”(Intel),听起来还不错,给人聪明博学的感觉。
微处理器──芯片上的通用电脑
有时候,新发明的诞生是因为人们急着解决当前的问题,有时候则是因为胸怀远大的目标。工程师霍夫率领英特尔团队发明微处理器的经过,则属于以上皆是。
当时英特尔设计了许多不同类型、各具功能的微芯片,霍夫认为这种做法既浪费也不够简洁。许多公司会跑来找英特尔,要求他们做出专为某种特定功能设计的芯片。霍夫和诺宜斯及其他人一样,都认为可以采取另一种做法:打造出通用芯片,这样的芯片可以透过指令和编程执行各种不同的应用。换句话说,这是芯片上的通用电脑。
这样的愿景恰好呼应了 1969 年夏天霍夫碰到的问题。有一家叫 Busicom 的日本公司计划开发性能高强的新桌上型计算机,并为 12 个特殊用途微芯片订出规格(不同的芯片各负责显示、计算、记忆等不同功能),希望由英特尔负责制造。英特尔同意接单,也谈好了价钱。诺宜斯要求霍夫督导这个案子,霍夫很快就碰到挑战。
“我愈了解他们的设计,就愈担心英特尔或许太不自量力了,”霍夫回想:“芯片的数量和复杂度都远超出我的预期。”英特尔不可能按照原本协议的价钱生产芯片。更糟的是,基尔比的口袋型计算机销路愈来愈好,迫使 Busicom 进一步削价竞争。
诺宜斯提议:“假如你可以想出什么法子来简化芯片设计,你何不试试看呢?”
霍夫提议英特尔设计单一逻辑芯片来执行 Busicom 要求的所有功能。他谈到设计通用芯片时表示:“我知道一定办得到。我们可以打造这样的芯片来模拟电脑的功能。”于是,诺宜斯让他试试看。
到了需要谈判价钱时,霍夫向诺宜斯提出的关键建议,后来为通用芯片带来广大市场,也稳固了英特尔做为数位时代推动者的地位。微软的比尔.盖兹 10 年后面对 IBM 时,也仿效他们的做法。诺宜斯给 Busicom 一个好价钱后,坚持英特尔保有新芯片的权利,能授权其他公司把芯片用在计算机以外的用途。这种芯片将取代客制化的芯片,也就是说,这种芯片可以大量生产,如此一来价格将持续下滑。而新芯片也会推动电子业更微妙的转变:设计电路板上各种元件配置的硬件工程师,重要性将日益下降,取而代之的新血轮是把一系列指令编写为系统程式的软件工程师。
由于这种芯片基本上就是把电脑处理器设计在单一芯片上,因此新装置叫作“微处理器”。1971 年 11 月,英特尔公开发表新产品 Intel 4004。他们在专业杂志上刊登广告,宣布“积体电子学的新纪元诞生了!—放在芯片上的可编程微电脑!”每个芯片订价 200 美元,订单开始如雪片般飞来,还有数千封来函索取产品说明书。英特尔发表产品的那天,诺宜斯在拉斯维加斯参加电脑展,看到潜在顾客蜂拥到英特尔的摊位,简直乐坏了。诺宜斯成为微处理器的使徒。
1972 年,诺宜斯在旧金山主持家族团聚时,在巴士里站起来,手中挥舞著晶圆告诉家人:“这个东西会改变世界。你们家中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每个人都可以在自己家里安装电脑,可以接触到各式各样的资讯。”他的亲戚把那片晶圆传来传去,大家都想见识一下。诺宜斯预言:“你们不再需要钱了。所有的一切都会电子化。”
他的话不算太夸张。微处理器渐渐出现在智能交通号志、汽车刹车、煮咖啡机、电冰箱、电梯、医疗装置、和其他成千上万种新发明中。但微处理器最重要的功绩是让电脑得以变得愈来愈小,其中最亮眼的是可以放在桌上和家里的个人电脑。如果摩尔定律继续发威(的确如此),个人电脑业将与微处理器业持续携手成长,共存共荣。
硅谷之名的由来
这就是 1970 年代的情况。微处理器诞生后,几百家制造个人电脑软硬件的新公司如雨后春笋般冒出来。英特尔不只开发出技术尖端的芯片,也塑造出一种特殊文化,激励创投基金支持的新公司翻转经济,从旧金山经帕洛奥图延伸到圣荷西、绵延六十几公里的圣塔克拉拉河谷从此面貌丕变,不再遍布杏树。
这条狭长纵谷的主要动脉是交通繁忙的 El Camino Real 公路,它曾是连结加州 21 个教会的干道。多亏了惠普公司、特曼的史丹佛工业园区、萧克利、快捷半导体及众多快捷之子,到了 1970 年代初,这条公路成为串连诸多科技公司的繁忙走廊。1971 年,这个区域有了新名字。《电子新闻》(Electronics News)周报的专栏作家霍夫勒(Don Hoefler)开始写一系列名为〈美国硅谷〉(Silicon Valley USA)的专栏文章,“硅谷”之名从此流传了下来。
《创新者们》简介:
艾萨克森在畅销巨著《乔布斯传》之后,继续以《创新者们》记录辉煌的数位时代,但是《创新者们》不仅是数位革命的故事,更是创新突破的指南。
艾萨克森从浪漫诗人拜伦之女爱达开始说起,他也一一探索掀起数位革命的秀异之士,具备了什么样的特质,其中包括 MIT 的教授布许、早夭的天才图灵、大科学家冯诺伊曼、英特尔的诺宜斯、微软的比尔盖兹、苹果电脑的乔布斯、发明 WWW 的柏纳-李等人。
他揭露了这群天才、怪杰和骇客如何思考、为何如此有创造力,同时也写出他们寻求合作的智慧,以及如何借助群体合作之力,使创造力更上层楼。
在这个亟需创新、创意与团队合作的年代,《创新者们》清楚点明促使这一切发生的秘诀。详见《天下文化》。
(首图来源:Flickr/Joi Ito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