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款由美国塔弗兹大学(Tufts University)所研究开发的缝线,论文发表于 Microsystems & Nanoengineering 上,材质采用棉花与合成纤维等材料所组成,本身具有导电性,棉花上亦有导电油墨,接触皮肤组织后经过资讯传送,医生可利用这有涂层的缝线实时传送病患皮肤上所受的压力、温度、酸碱值、血糖等资讯到电脑上,借此远端判别伤口的恢复状况。
目前市面上普遍看到的植入装置通常是 2D 平面,利用范围狭隘且造价不斐,这篇论文的第一作者 Pooria Mostafalu 表示“线”本身在价格上相对较过去传统置入物来得低廉,而且体积小巧运用灵活,除了用以缝合外,还可以透过能传导液体的特性连结组织。
虽然这款缝线目前尚未走入量产,但借由这项技术来看,未来利用于外科植入物、智慧绷带等医疗产品、纺织物的可能性非常大,若未来能够更优化改良并普及于各层面,届时不只是皮外伤,就连器官移植、骨骼植入等各领域手术患者都将受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