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美国 MLB 职棒大联盟在 10 月底才刚落幕,旧金山巨人队击败各州高手,夺下冠军,引发当地民众狂欢庆祝。
在明年春季训练开始前,各职棒队伍已开始整军训练,准备应付下一季的挑战。其中有新球员加入,也有旧球员调度,谁可以沦为先发球员,过去往往仰赖球探挖掘和教练的训练。但近 7 年以来,球探和教练早已不是美国 MLB 职棒的唯一选角标准。
美国媒体 Sporttechie 陆续披露,Big Data 成为美国 MLB 职棒大联盟的重要显学,是美国棒球赛事的重要战略分析工具,包括球赛的策略、教练如何管理球员、或甚至是改变球迷的看球经验上,都造成巨大的影响。验证了知名作家 Michael Lewis 所撰写的小说“魔球”(Money Ball)剧情。
一场球赛收集 1TB 资料,未来更可能爆炸到 7TB
Datanami 公司统计,2000 年以来,美国棒球资料呈爆炸性的成长。光是一场棒球比赛,就可以收集超过 1TB 的资料,相当于 30 万张以上的高清照片。以先发投手约 100 颗左右用球数来看,投出一颗球,就可以收集超过 20 种以上的数据,投球的进球角度、轨迹和手臂运动速度等,都是棒球比赛可能会用到的资料。专家甚至预测,随着感测装置和各种科技的推陈出新,搜集运动赛事的技术门槛会越来越低,未来一场棒球比赛收集到的资料量,更可能会爆炸到 7TB。
透过系统资料,团队可以记录球员的表现,改变判断球员价值的方式,并决定哪些选手应该先发、哪些又应该下放到小联盟。
防守策略应用大幅增加
另一个 Big Data 在美国 MLB 比赛中的重要影响,在于改变防守策略。
相较于攻击,2000 年以来,美国职棒采用“防守转换”(defensive shifts)策略数明显增加,关键在于内野教练可以透过 Big Data 分析对手什么时候可能会打安打,来决定场上球员防守的位置,是否应该退后到外野,或趋前防守等。
大联盟球队改以防守代替进攻,降低对手的安打率。2010 年 MLB 防守转换策略的次数约只有 2,400 次,但到了 2013 年,却大增到 8,000 次。
▲ CBC 媒体报导,美国 BIS 雇员分析大量球员数据,提供 MLB 球队改善比赛策略。(图片来源:CBC)
球迷体验因此更加多元
Big Data 改变美国职棒的另外一个重点,在于球迷的体验经验上。
美国最早从 1939 年开始由纽约电视台转播棒球比赛,至今走入超过 60 年时光。虽然曾经一度创造棒球转播的荣景,但随着智能手机等新装置的崛起,消费者的眼球目光也逐渐转移。为了提供更多的消费体验,美国体育媒体开始透过云端收集消费者的习惯,在手机网页上提供即时的棒球分析等,抓紧用户需求。
现在火热的棒球比赛已经不再只仰赖明星球员的加持,还包括著各种战术与行销策略的手法。Big Data 全面改变美国的职棒生态,也引领各种运动赛事朝更多元的方向竞争。
(首图图片来源:Newsweek;本文由 数位时代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