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日本经济新闻》的专文报导,日本传统科技大厂夏普 (SHARP) 在 2016 年 8 月被纳入鸿海集团旗下之后,董事长郭台铭委任亲信戴正吴出任夏普社长。过去近一年来,戴正吴主导了夏普的结构改革,使得 2016 财年的财报在时隔 3 年之后重新回到获利的脚步上。未来,夏普除了在在经营中采取攻势,并且力图股票再重回东证一部交易。只是,改革过程中夏普人才的流失,是否可继续带领夏普持续成长,才是未来观察的重点。
专文中报导指出,接掌夏普社长之后的戴正吴大力推行夏普的内部改革。除了把原来金额超过亿元为单位才需要社长审批支出的规定,降低门槛到了 300 万之外,戴正吴还采用鸿海式的成本削减制度,亲自对投资项目进行详细调查,彻底削减了不必要及不急着的支出。
此外,戴正吴还彻底整顿了过去造成夏普经营低迷的温床—材料采购业务。透过鸿海的采购实力做为后盾,针对太阳能电池所需要的硅晶圆采购,变更了此前一直以高于市价的长期合约。而此项改变,的确为夏普带来约 100 亿日圆的获利改善效果,也使持续亏损的太阳能发电业务,在时隔 3 年后的 2016 财年中扭亏为盈。
而除了进行各项无所禁忌的结构改革之外,戴正吴还引进赏罚分明的绩效制度,来带动员工工作时的积极性。其中,包括员工奖金依据成果分为 1 到 8 个月不等来发放。这些改善制度,使得当下夏普的体质的目标已获得了初步的成功。未来戴正吴还将瞄准持续成长的轨道,大幅的转变夏普经营方向,把构造改革转变为业务成长。这其中包括了 2017 年春季开始,与鸿海共同合作在中国广州新建液晶面板工厂的计划,未来在美设立新工厂的计划,以及日前与鸿海一起参与竞标东芝半导体股权的计划等。
不过,就在戴正吴带领夏普积极改变经营体质与方向之际,也有人对夏普的成长策略提出了质疑。因为,在过去一年的改革中,夏普的员工总数较尖峰时期减少了 20% 以上。尤其,在由鸿海入股主导之后,夏普实施了总计超过 6 千名员工规模的自愿退休。一名前员工采指出,夏普一些过去原本将成为中间干部的人才都已经离职。
不过,夏普也不是不知道人才的重要性。因此,戴正吴制定了把 2018 年度的应届毕业生录用人数上限提升两倍的计划,就是要确保人才能够持续为夏普服务。不过,应届毕业生的经验不足。要真的能够独当一面还需要时间的磨练。因此,虽然夏普在戴正吴的带领下已经走出经营的低潮期。但是,在人才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未来要实施扩张型的策略,看起来也的确伴随着巨大的风险。
(首图来源:科技新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