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不起眼的人行道路面,原来是都市排水减洪兼降温的关键,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水环境研究中心和台北市-合作,监测分析北科大周边人行道的透水铺面,发现暴雨时可提高吸收雨水的效果,烈日高温时可降温约 3°C,减少地表积水,并减缓热岛效应。
台北市-近年推动“海绵城市”,持续更新减洪治水工作,并在工务局新建工程处的规划,已在 2020 年底完成“忠孝东路东、西路段及周边人行环境改善工程”1~3 段工程,整合捷运站出入口及人行道,路面采用透水铺面铺设,取代不透水的沥青或混凝土铺面。
为协助了解人行环境改善工程的成效,北科大水环境研究中心特别在忠孝新生捷运站 4 号出口前,示范基地设置感测器,利用物联网系统监测透水铺面,反馈其暴雨迳流积水的削减成效,并监测透水铺面与其他路面的温度差异。
北科大水环中心主任林镇洋说,透水铺面孔隙率较大,可让雨水直接渗入地下,提升地表入渗率,减少地面积水,像在晴天时,透水铺面表层水分因蒸散作用带走地表热量,使铺面降温,减缓都市热岛效应,就一块海绵吸收水分,削减率越高,代表透水铺面吸收雨水的效果越好。
北科大水环中心自今年 3 月 9 日至 8 月 31 日经过半年监测,发现透水铺面能削减 13.8%~63.4% 地表迳流,平均各场有效降雨迳流削减率约 40%,而在温度方面,发现透水铺面平均可低于沥青铺面 2.5°C,尤其 7 月 26 日当日环境最高温 37.4°C,透水铺面可降低沥青铺面 3°C。
台北忠孝东路人行道大幅拓宽后,人行道的透水铺面与校内的透水铺面相得益彰,而北科大为全台湾第一所在校园大量铺设透水铺面的大学,将雨水导往学校周围的生态滞洪河道,结合雨水回收再利用系统,期能改善都市热岛效应,一同妥善利用水资源。
(首图来源:北科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