咀嚼时把手放在下巴后端,可以感觉到称为咬肌的肌肉在移动,过去人体解剖学表明这块肌肉从下颌骨(jaw)沿伸到颧骨,主要分成表层与深层 2 层。但新解剖学研究证实,咬肌实际上有第三层肌肉,于维持下颌骨结构防止脱位发挥重要作用。
咬肌(masseter muscle)是头部肌肉,用于咬合和咀嚼,于脸颊两侧各有一块咬肌,与固定在颞骨上的颞肌一起可将下巴往上拉;咬肌下面还有称为翼肌的小肌肉,可辅助咀嚼运动。
过去,根据动物研究虽然有科学家怀疑咬肌其实不只分为两层,但 MRI 扫描始终无法证实,直到现在,瑞士巴塞尔大学团队一篇新的解剖学研究在分析大体染色组织切片后,确认咬肌更深处还有一层肌肉,团队将之命名为 Musculus masseter pars coronidea。
研究人员表示,这一层肌肉与其他两层明显不同,根据肌肉纤维的排列方式,表明这一层与稳定下颌骨有关,且似乎也是咬肌中唯一可拉向耳朵的部分。
其他哺乳动物的此肌肉群也有两层以上,但尚不清楚是否相当于 Musculus masseter pars coronidea,此外,黑猩猩似乎缺失这层肌肉,很可能是人体特别演化而成,研究人员未来希望对此进行调查。
新论文发表在《Annals of Anatomy》期刊。
- Scientists Just Identified a Brand New Muscle Layer in The Human Jaw
- New muscle layer discovered on the jaw
(首图来源:巴塞尔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