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骨折可以用石膏或是钢板固定,等待人体自愈,但若是范围较大、严重性骨折就难以自行愈合,而现在瑞典与日本的实验性材料“造骨微型机器人(microrobots)”,或许可以提供另一个治疗方案。
瑞典林雪坪大学与日本冈山大学从婴儿的囱门(fontanelle )获得灵感。其中婴儿必须要通过狭窄的产道才能呱呱坠地,因此一开始婴儿的头骨并非一整块,头骨之间还有缝隙“囱门”,保留弹性与空间,之后才会逐渐硬化并关闭。
跨国团队希望能研发出可以改变硬度的材料。林雪坪大学物理化学生物系(IFM)副教授 Edwin Jager 表示,得在不同时间点具备不同属性,且必须可挠有弹性,硬化时又能固定到位,这样一来材料才有用处,好比应用在复杂骨折处理,当成人体体内的微型机器人,注射进体内后可展开并发展成“骨骼”。
这个神奇材料是条状的海藻酸盐水胶,水胶两侧分别附涂导电聚合物聚吡咯(Polypyrrole,PPy)、生物分子。团队指出,当低压电流经过 PPy 时,PPy 体积也会随之增加,让条状水胶弯曲,如果在材料上切割出不同图案,就可弯成不同形状;团队使用的生物分子则取自骨骼生长的重要细胞膜,希望最终注入微型机器人到体内后,可以像骨骼一样自然矿化和硬化。
目前团队也在实验室用化学性质跟人类最相似的鸡骨进行实验,最后也成功融合。团队盼有朝一日,由上述材料制成的“微型机器人”可以成为治疗复杂骨折的方式之一,透过施加电流使材料扩张,最终硬化填补原本骨骼的缺口。
- Injectable electroactive “microbots" may one day heal broken bones
- Bone growth inspired “microrobots” that can create their own bone
(图片来源:林雪坪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