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台湾新创团队的摇篮,全球首个生医加速器 Indiebio

2025-01-10 208

旧金山市区,邻近市场街的巷子里,一栋毫不起眼的大楼却蕴含生物科技创新的爆炸性可能,从人工犀牛角、人造虾、酵母菌制造的人工皮肤等,这是 IndieBio,世界第一个生物医学加速器,提供生技新创公司指导、实验场地和种子资金。

IndieBio 成立于 2014 年,由知名投资机构 SOS Venture(SOSV)所支持。SOSV 是一个具有 2.5 亿美元、全球性规模的创业加速器,旗下最为台湾所知的,是位于深圳的硬件加速器 HAX,辉煌成果包含培育的新创团队生存率高达 97.5%,四十多个专案成功众筹,其中 5 个募资超过 100 万美元。

SOSV 延续“主题加速器”的模式,在美国旧金山及爱尔兰柯克(Cork),设立 Indiebio──专注“功能性食品”和“生物医学领域”的种子加速器,每年接受两次申请,分别是春季及夏季,培训为期 3 个月,提供完善的合作伙伴网络,比如法律咨询、人力资源、市场营销、会计财务方面的支持,而入选团队也能获得总计 25 万美元资助,包含 5 万现金及 5 万美元实验费用,以交换 8% 的股权,另支付 15 万美元可转换短期债券(Convertible Note,等同提前购买团队下一轮融资后的股份,但享有 20% 的折扣)。

加速器的概念自 2005 年硅谷创业教父 Paul Graham 创办 Y Combinator(简称 YC),及 2007 年 TechStars 成立后,这种“快速辅导新创团队做出受市场欢迎的产品或服务,借由 Demo day 和资本市场媒合”的模式,席卷了全世界,至今全球约有三千多间加速器,也促使新型创业生态圈的形成。

这归因于加速器共荣的模式。它招揽团队进驻后,以较少资金来换取股份,因此当创业公司经由培育而发展壮大时,加速器的投资回报也随之丰厚。

以 YC 为例,他最著名的就是培育出独角兽公司──Dropbox、Airbnb,名利双收的同时也建立起“品牌效应”,获得的资源跟关注更多,易吸引优秀团队进驻,而每季的 Demo Day 也成了新创圈的大事,世人皆引颈企盼令人惊艳的产品,当中不乏指标性的投资者,因此资金较容易取得、生存率也高,那么一旦团队将来 IPO 或者被购并时,早期投资者(无论是加速器,或者种子轮创投)都能获得不错的回报。

这种层层互利的网络模式兴起,加速了创业生态圈和聚落的形成,也形塑城市文化和创新氛围,因此有人形容顶尖加速器像是“常春藤名校”,无论是筛选概率、校友网络、业师、资金、对地域的影响都很相似。

然而,当加速器愈来愈多,资源(尤其是业师网络)被稀释了,因此近几年趋向专业分化,比如能源科技类 Cleantechopen、金融科技 FinTech Innovation Lab,都是选定一个题材,从业师、课程安排、人脉网络、特殊设备需求等做垂直整合资源,让新创团队得到最切实的帮助。

 

培训种类包罗万象

IndieBio 顺应这股潮流,强化了几项特质:首先是业师阵容,招募包含个人基因组学和生物技术公司“23andMe”联合创始人 Brian Naughton,哈佛大学遗传学教授、人类基因组计划负责人 George Church,提供分析和实验技术平台服务“ScienceExchange”首席首席执行官 Elizabeth Iorns,其他像是分子生物、药物、生物经济学、设计学等经验丰富的导师提供咨询。此外,IndieBio 特聘生物骇客运动先驱,同时也是湾区 3 间生物科技孵化器的创始人──Ryan Bethencourt 担任专案首席执行官。

而生物科技强调实验验证,因此 IndieBio 提供的不仅是工作场地,还包含配备分子生物学、微生物学和化学等实验设备的实验室,必要时,还能向外和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的实验室连结。

此外,IndieBio 还和实验外包服务公司 Transcriptic 合作,提供培训团队等值于 6 万美元的服务。Transcriptic 是云端服务的生物实验室,提供快速且低成本的产品测试路径,它配备完整软、硬件,顾客只要远端设定,就能由机器人和虚拟化技术来进行生物医药实验跟纪录,因此对于新创团队而言,不须购买昂贵设备,也省去近 70% 从事基础实验的时间,更专注在重要的研究设计。

当然,不免有人将 IndieBio 和 Y Combinator 做比较。的确,世界顶尖加速器 YC,自 2013 年以来开放更多生物科技新创的计划(上述 Transcriptic 即为毕业校友)。YC 挟盛名优势,有广大业师、校友网络资产,加上强调“互助”的文化,在创业圈里形成庞大的力量,而且经营已久,结业团队的成败大多已定,YC 在培训成效上,确有可估量的纪录让人信服。反观成立不到 3 年的 IndieBio,结业团队多在早期阶段,前途未知。

针对这样的比较,IndieBio 的专案首席执行官兼投资合伙人──Ryan Bethencourt 并不担心,毕竟他们提供几近 YC 两倍的资金,就是希望补足早期资金缺口,让新创公司度过前期的“死亡幽谷”(Valley of Death)。他们还附加完善的实验室、办公空间,他相信这些资源足以吸引优秀的生技创业团队进驻。

两年多来,IndieBio 培育了 42 间很炫的公司。像是人造食物类──New Wave Foods 研发人工海鲜,第一个产品是人造虾,它借由虾摄取的食物──藻类中提炼出蛋白质,将它打碎混和接近虾的口感和营养成分。根据曾在产品发表会上试吃的记者表示,新产品的口感、味道和真正虾子相距不远,即使尚未商品化,人工虾已得到 Google 餐厅订单。而 New Wave Foods 后续计划研发鱼翅、扇贝和鲔鱼,希望以人造食物来提供更健康无污染的食物。

(Source:IndieBio)

其他功能性食品还包含人工蛋白公司 Clara Foods,它是 IndieBio 第一家成功融资的新创公司,募得 175 万美元。公司理念是不以动物为蛋白质来源,因此避免沙门氏杆菌和禽流感的侵袭,同时也减少土地和用水量。

生技医药类则呈更多样性发展,比如基因合成 Genesis DNA、仿生肾脏 Qidni Labs、神经影像解析软件 Truust Neuroimaging、促使伤口愈合的工程细菌绷带 Bioloom 等。

值得一提的是,2015 年台湾团队 Nerd Skincare 也加入培训。Nerd Skincare 原通过“台湾创新创业中心(Taiwan 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Center,TIEC)”驻硅谷团队的选拔,后经由推荐申请进入 IndieBio 加速器,并获得当梯次最高 100 万美元投资 。

团队主要是将生物工程、奈米科学应用在美容上。以往治疗青春痘的方式会采用水杨酸、过氧化苯,破坏整个皮肤微生物生态来达到治疗目的,但常造成过度刺激。而 Nerd Skincare 会先采样顾客皮层,定位出个人细菌及微生物的特有组成而客制化产品,借由滋长好菌、抑止坏菌的方式来治疗痤疮,且经由实验证明,疗效较其他产品快了 3 倍。

即使发展时程短暂,但 Nerd Skincare 已经在市场上建立起 Traction(意指受消费者欢迎的牵引力,是评估发展的重要参考),交出漂亮的成绩单,同时也让 IndieBio 对台湾生技研发能力刮目相看,据悉, 2016 年度已有多组台湾团队入选培训,整体素质深获好评。

 

为新创团队争取更高存活率

IndieBio 称得上先驱,毕竟在风险投资领域里,长久以来科技(尤其是软件)攫取最大的资源跟关注,现今能足以与之抗衡的,就是生物医疗类。的确,根据全球资本市场调查公司 VentureSource 统计,2015 年美国生技类(Biotech)风险投资高达 89.5 亿美元,较 2014 年第四季成长的 25%,为近十年来的新高。

而现今生技环境已不再局限传统药物研发或大型医材,存在更多想像如机器人、人工智能、云端数据、脑机界面、基因编程、仿生器官……这可以从 Google Ventures、Founders Fund 和 Peter Theil 的 Breakout Labs 这些指标性机构投资的资金跟选项看出端倪。

然而,生技、医药及医材领域毕竟和其他新创事业本质上有些不同,法规更严谨、人体验证程序缜密,相对投资金额、时程拉得更遥不可及,因此进入门槛高、考量跟布局须更缜密,新创团队几乎是不可能有资源足以支撑,而创投也往往因为风险过高而驻足不前,造就如今大厂雄霸市场、新创公司不是被购并就是死亡。

针对生物科技的爆炸性发展,Indiebio 专案首席执行官 Ryan Bethencourt 在 2016 先锋节(Pioneers Festival)阐述了愿景:

“我们希望未来每个人都能拥有良好的食物、干净饮水,用最少的成本,就能养活世界最底层、资源最缺乏的 10 亿人口。并且借由大数据、基因组学、生物材料及诊断的演进,将健康生命期拉长。

但这需要更多专家(教授、博士后、博士等)愿意走出学术象牙塔,致力解决棘手的问题,事实上,现在很多生物骇客也致力建立生物科技的基础工具,让大家共享且协作,降低创业门槛。

Indiebio 目的就是提供资源跟媒合,让更多生科人投入创新,即使公司发展壮大,创始人仍能保有公司所有权。那么,当创业生态圈不一样时,一些过去仅投资软硬件科技的创投业者,会更愿意承担风险而注入资金。”

当然,生医创业仍存在较高的难度跟限制,尤其新药或治疗仪器都必须以最高标准加以审核,但 IndieBio、YC 和其他创投所关注的,是更创新、多元的医疗辅助科技(比如体内药物递送机器人),并非根本的医疗技术(如新药物)。最重要的是,它们将改变资本生态链,借由种子加速器提供资源,回避以往必须依附大厂才能发展的困境,也为新创团队争取更高的存活率,激发更丰富而多样的创新可能。

注:本文特别感谢台湾创新创业中心首席执行官王南雷博士协助。

(首图来源:IndieBio)

2019-03-15 19:31: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游戏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