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女座大星系(M31)是离地球最近的主要星系,一生中吞噬多个星系,并将恒星融入自身。吞噬分为两个不同阶段,相关论文发表在《Nature》期刊。
由于先前研究就知道仙女座星系周围散布许多恒星,是与较小矮星系碰撞后的结果,但要弄清这些碰撞的发生方式和时间,就需要精确观测分析,这工作并不容易。澳洲雪梨大学的 Geraint Lewis 教授与团队使用 PAndAS 观测计划的数据,研究仙女座大星系的银晕,主要使用位于夏威夷的加法夏望远镜(CFHT)及其他天文台观测。他们专注于观测球状星团与跟随的恒星流,其实这些星团有些原先是矮星系,但被仙女座捕获后星系结构逐渐消失,研究团队就是追踪这些结构的剩余部分。
他们发现其中一群星团围绕仙女座盘面运行,另一群则以垂直方向运行。前者仍保留部分原先星系的结构,表明它们是在相对较近时碰撞,可能仅数十亿年前;后者的原始结构保留较少,表明它们被吞噬约 70 亿至 100 亿年。研究团队对此结果有些意外,更奇特是较早发生碰撞的星团似乎至今仍在仙女座轨道运行,且较年轻的矮星系轨道一致,原因需进一步观测了解。
- Andromeda galaxy ate several dwarf galaxies in two-course lunch
(本文由 台北天文馆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pixabay)
延伸阅读:
- 直击黑洞撕碎恒星全过程,辐射亮度超越宿主星系 4 倍
- 科学家展开 VERTICO 计划,观察星系如何消亡
- 找到活跃星系核第三种类型喷流,强劲黑洞风能改造宿主星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