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真的经得起风吹日晒、能撑过 25 年吗?到底有没有毒?根据 SEMI 先前委托台经院规划的“太阳光电政策支持度民调”,有七成民众不知太阳能无毒,不过其实太阳能板在登上市场前,都要经过一道道关卡,才能符合 IEC 性能与安全标准的产品验证,这些都是太阳光电模组品质的基本门槛。
工研院 2 日举行“永续能源科技之旅”,除了发表涵盖“易拆解太阳光电模组循环新设计”、“太阳能回收”等多项新技术,也借由位于工研院的太阳光电测试实验室,展示实际装置与使用的太阳能量测机台。
回想 2006 年时,当时台湾的太阳能模组主要以外销出口为主,然而当时申请国际认证需要花长达两年时间,若中间有差错或是需要更改又会再延后,因此考量到台湾未来的太阳能发展,工研院决定跟德国莱茵(TÜV)携手合作,在台建置 IEC 国际认证的太阳光电测试实验室,发展最迫切需要的验证与评估技术,同时建立相关国际连结,在台湾测试通过后也同时能获得国际标准认证。
安装太阳能板真正的考验在于,必须承受室外各种自然环境的严苛考验,如何抵挡外界的风吹雨打、砂石撞击,确保它们真的能使用 20~25 年,甚至是更久。因此开发新产品、登上贩售架前,都需要经过层层确认,保证太阳能板在户外的安全性、性能与可靠度,需要的检测项目也越来越多。
工研院太阳光电测试实验室依据 IEC(国际电工委员会)所制定 IEC 61215、IEC 61730、美规标准 UL1703 及台湾 CNS(国家标准检索系统)等标准进行太阳光电测试验证服务,除了常规的机械压力、气温变化、紫外线光照老化测试、红外线隐裂与冰雹测试等 18 项基础检测与 19 项安全性检测,也提供水质、盐雾、防火、吹尘与畜牧业氨气测试等超过 40 项特殊加严测试,实地模拟自然环境的日照、湿度、水分、风力等因素对太阳能产品的影响。
对于台湾沿海盐害侵蚀、水质污染与台风袭击等问题,也可提供对症下药的特殊测试项目,协助解决产品开发的难题,好比彰滨太阳能场就有通过盐雾测试。
(Source:《科技新报》摄)
如上图所示,新产品一抵达工研院量测中心,首务是先测试初始的发电功率,有了初始数据,经过破坏性、安全性、老化性等四种测试后才有比对依据,工研院量测中心能源与环境计量技术组长组吴登峻表示,经过各种测验后,再来比对测试前后太阳能发电功率有无变化,一般来说只能相差 5%。
其中检测范围除了包含太阳能板,系统后方的旁路二极管、是否会漏电的绝缘阻抗及支架也都是测试项目之一,旁路二极管身为太阳能板的重要保护装置,自然也是重要的测试系统一环节,会测试二极管在摄氏 ±75 度温度下、1.25 倍电力的状况下的长期性能。
而这些考验太阳能板的破坏性实验、加速寿命试验不仅是提供认证把关产品,也可以用再开发新产品,进一步提高产品品质以使产品获得最佳技术水准和经济效益。
▲ 由于实验室环境中无法实际摆放几十年来测试太阳能板寿命,科学家以加速方式来测试推测模组的长期状况,在环境试验箱中,则是将温度变化控制在摄氏 -40 度到 80 度之间,一般约 200 次循环共 1,200 小时。(Source:《科技新报》摄)
▲ 利用电致发光特性,以近红外光相机检测模组细微瑕疵,可以找到隐裂等肉眼看不见的瑕疵。(Source:《科技新报》摄)
▲ 慢动作看冰雹打下的瞬间。试验会用直径 2.5 公分的冰雹、以每秒 23 米速度往下打击太阳能板 9 点。这片太阳能板已通过实验。(Source:《科技新报》摄)
(首图为冰雹撞击瞬间,来源:工研院)
延伸阅读:
- 工研院推出太阳能模组资源化技术,首度曝光模组回收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