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6 月,台湾生技产业创下 1.3 兆元总市值纪录,不但比去年同期成长 22.87%,更是 10 年前生技总市值的 5 倍以上,也是台湾生技股继 2016 年的投资狂潮后,休养生息 4 年,再次登上的荣景。
点火的起点是去年4月,新药研发公司合一生技宣布,拿到5.3亿美元的授权成果。在国内生技产业单一新药最高授权金额纪录后,国内生技产业的好消息仿佛接力赛,一棒一棒接续,让生技产业今年表现持续火热。
新药研发公司中,逸达生物科技的前列腺癌新剂型新药,今年5月终于拿到美国药证,让今年3月完成签订2.07亿美元授权合约,进入“里程金”阶段,成为合一之后又一项巨额授权成果。
医材领域方面,隐形眼镜大厂晶硕上半年营收以25.3亿元创历史新高,比去年同期成长超过60%。此外,以9个月时间完成新冠疫苗临床二期期中分析的高端疫苗,在7月中取得国内紧急使用授权(EUA),并6月单月转亏为盈。
好消息接连不断,让生技投资热潮延续,但投资人也看得心惊胆战。尤其回望2015年前后,基亚、浩鼎新药公司带动卷起的生技股狂潮,解盲失败后股价一泻千里……这次,生技股真的会走出不一样的格局吗?
生技股的10年光景 医材、保健获利稳健,新药纷收割
“这次生技股不是全面性上涨,大部分上涨公司是有自己的题材、业绩。”台湾研发型生技新药发展协会理事长张鸿仁回忆,过去基亚、浩鼎时代投资可说是一窝蜂,“涨的时候大家都涨,跌的时候大家都跌。”
“过去几年处境艰难,生技业都失去了信心。”《生技投资圣经》作者、黑木投资公司合伙人罗敏菁谈起如今生技业的表现,很有感触。不仅就产业基本面,过去10年,台湾养出一群能有稳定获利的保健、医材、制药公司,甚至连烧钱的新药研发公司,也在长达多年的研发期之后,开始进入大量取得药证、实质销售的成果期。
罗敏菁认为,看生技产业一定要分两块来看,一块是新药,一块是新药以外的公司,后者主要是看公司获利成长、EPS成绩;至于前者,虽然最终新药研发成败未定,但这几年新药公司的进展,也让新药研发的各阶段成果指标更多元,除了临床试验解盲,研发阶段的授权合约,以及评估药证的市场,都成为投资新药研发的关键项目。
这些观察指标,也能进一步区别谁可能是新药族群里的“真王牌”。
新药研发最后一哩路 取得美国药证、获FDA许可上市
过去几年,台湾新药公司陆续有智擎、中裕拿到美国药证,但股价都不若二期、三期试验时表现。虽说药证是新药研发的最后一哩路,是重要里程碑,但拿到药证就开始进入实际的营收数字表现,新药到底有没有市场价值,即见真章。
中裕在2018年,艾滋病新药拿到美国药证,但至今股价也未有亮眼表现。罗敏菁指出,因为中裕的药是后线用药,尽管取得美国药证,获得FDA有限用途许可,但市场不大的现实,仍让销售表现难有起色。
中裕新药董事长张念原曾分享,以美国市场来看,光是保险公司就有几百家要谈,“保险公司会说药价多少才愿意付,你要推销给医师,也要先建立关系。”足见要在美国布局销售通路,也是不小的挑战。
因此,评估未来一年即将拿到药证的公司,就必须进一步了解新药的市场潜力与通路布局,将成为重要观察指标。
CDMO新趋势正夯 2025年全球估300亿美元规模
今年因疫苗代工议题,让投资人认识到全球医药业正崛起的新趋势“CDMO”(委托研发及生产代工)。今年4月,-新版的《生技新药产业发展条例》也将CDMO纳入奖励项目,与新药研发一样享有投资抵减优惠。
除了-奖励,生物制药领域的CDMO模式,未来5年将快速成长。以国际投资顾问公司Bourne Partners预估,未来5年,每年复合成长率14.5%,到2025年全球将有300亿美元以上的规模。
今年4月,鸿海创办人郭台铭大手笔投资50亿元,要支持台康生技在CDMO业务的发展;6月,泰福宣布取得浩鼎CDMO的合约,并高调宣布加速扩大CDMO业务。
国内生技业前景可期 企业家纷认投资,未来成果更多元
“台湾人,不是特别喜欢以烧钱为主的商业模式。”张鸿仁直言,虽然去年以来生技股又开始有活力,但过去长达3、4年沉寂,让生技公司增资困难,发展并不容易。
但是不烧钱,就难有创新,张鸿仁以美国那斯达克为例,“那是最支持‘烧钱公司’的地方,所以独角兽都在那里上市。”
张鸿仁谈起去年以来因疫情影响,让生技产业如今能再创市值高峰的过程,甚有感触。“过去我们不觉得药品和医疗器材都是进口有什么问题,你以前会觉得口罩在中国生产是问题吗?”但疫情冲击,让生技产业有重新定位的机会,也让投资大众重新认识生技产业的价值。
(本文由《今周刊》授权转载;首图来源: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