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 于 2019 年正式发表首款 MPU 产品线系列 STM32MP1,希望延续过去 STM32 MCU 在全球 MCU 市场的成功经验,进一步朝 MPU 市场迈进。STM32MP1 主要特色是 Cortex-M7 搭配 Cortex-M4,以此为基础,目前可分为 STM32MP157、STM32MP153 与 STM32MP151。
▲ STM32MP1 三大次系列产品线简要规格一览。(Source:ST;拓墣产业研究院整理,2019.10)
扩大产品组合,向上抢攻 MPU 市场
A7 搭配 M4 的 MPU 产品在市场上早有先例,NXP 收购 Freescale 后因为有 i.MX 产品线,大幅提升 NXP 在 MPU 市场的战力,使得 NXP 在嵌入式应用、工业电脑与边缘运算等领域有极高话语权;而 Cortex-A7 属于 32 位元架构设计,对比服务器或智能手机等产品动辄 A72 等级的 64 位元 CPU 起跳,Cortex-A7 显然是相当陈旧的 CPU 产品。
但 MCU 与 MPU 的最大差异就在于能否支援如 Linux 或 Microsoft 这类操作系统,有了这类操作系统,意味着系统本身必须具备一定的多工处理能力,性能表现也必须更加出色,才能承载操作系统运作。再者,随着各类应用场景都朝向高度整合的方向发展,单以工业自动化而言,HMI 与马达控制系统整合是再平常不过的应用实例,因此从系统角度出发,若能提供同时具备支援操作系统与更高度整合的芯片,对既有客户在更高阶的产品应用开发便有其助益。
切出更细致的产品区隔,力求满足市场多元需求
对 ST 来说,MPU 确实是全然陌生市场,尽管 Cortex-M7 搭配 M4 并非先例,A7 本身也并非性能强大的 CPU,加上仅 32 位元架构,在 ARM 旗下众多的 CPU 方案中并不是十分出众,但 ST 选择此一配置产品为出发点也并非全是坏事。
NXP 自 2018 年开始推广 i.MX RT 产品线,试图从 MPU 到 MCU 间的模糊区间,找出更明确的产品区隔,ST 也在 2019 年推出 M7 搭配 M4 架构的异质双核 MCU,显然两大半导体厂商都寻求在广大市场中,用更多元的 CPU 架构配置来满足更多元的市场需求,以便在系统设计上达到成本、性能与效率等多样基本要求下的最佳平衡,这或许也说明为何 ST 在 STM32MP1 旗下,仍要区分出 58、53 与 51 等次级产品线的原因。
而 ST 官方也说明,MP1 接下来会有更完整的产品蓝图,诉求高性能兼具资讯安全功能,以及效率兼具成本效益两种不同的路线发展,但基本 CPU 架构配置仍不脱 M7 搭配 M4 为主。这也不难想像,ST 应有意将 MP1 系列透过不同容量的内存、ADC、DAC 与多种封装搭配,再进一步细分成不同的产品区隔,因应更多元客户需求。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