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 月 23 日,经济部统计处公布的最新批发、零售及餐饮营业额统计数据,在 2020 年 1 至 5 月,超商营业额首度超越百货,成为上半年综合商品零售业中的新龙头。不禁让外界揣测:台湾零售业会不会走上跟日本一样的发展模式──最终超商将会取代百货成为零售业之王?
对此,凯度消费者指数资深新事业开发与行销经理刘姵君分析,上半年受到武汉肺炎疫情影响,消费者不出门,改以网络购物或居家社区便利通路消费;反观百货的成长率则面临严峻挑战,这除了与供应品项相对属于非必需品(如美妆等)有关之外,台湾百货业着力于吸引来客到店临柜体验为主,因此若转型网购也会采取与其他通路不同策略,影响营收表现。
简单来说,百货转型网购的速度缓慢,也减缓其成长速度。
世邦魏理仕台湾估价及咨询服务部主管施甫学也指出,除了消费者行为模式的改变之外,后疫情时代各国锁国政策相继启动,导致观光客人流下滑,也对百货业造成较大的影响,但是全年百货与超商的营业额是否将出现黄金交叉,还需要时间确认。
网络购物 已成全民运动
尽管疫情改变消费者的行为模式,才让超商的营业额首度超越百货;但实际上,零售业的势力版图的确也正在出现变化。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调查发现,后疫情时代正扩大网络购物的使用者年龄层,消费者行为模式出现巨大的改变。其中,年龄层 30 至 39 岁,是网购消费增加主要族群;而年龄层 40 岁以上,则是网购的新使用者。“后疫情时代,民众必须减少外出,也让网络消费族群的年龄层有向上趋势。”刘姵君指出,网络购物已成为全民运动。
根据凯度消费者指数于 3 月公布武汉肺炎疫情期间的通路成长率,也凸显出消费者行为模式转变,造成零售业的势力板块出现挪移的现象。网络购物一如预期大幅成长,成长率高达34%;街坊型通路如超市、超商表现也相对较佳,成长率分别达 8%、12%,特别是全联成长率还高达 13%;百货则大幅下滑,跌幅高达 8%。
虽然,目前还难判断百货业是否今年就会丧失在综合商品零售业的龙头地位。不过,早在疫情之前,百货业就已难再见到爆发性的成长。摊开经济部统计的数据,2017、2018 年百货营业额的年增率皆低于超商,两者营业额差距逐渐缩小,已是不争的事实。
资策会产业情报研究所(MIC)资深产业分析师张筱祺点出关键原因。她指出,在日本,百货的营业额先后被超市、超商超越,正是因为受到来自电商的巨大冲击;在台湾,百货是否会因为电商的快速兴起,导致失去在综合商品零售业的龙头地位,目前仍难判断,但可以确定的是,由于百货业的主力商品品项,包括服装、美妆等,面临电商来分食市场大饼,未来营收难再有爆发性的成长。
街坊型通路 银发族首选
相对而言,后疫情时代,超商与超市可以逆势成长原因,在于很多商品品项是电商无法完全满足消费者,如生鲜与饮品等,而且这类商品都是刚性需求。
不仅是电商冲击,高龄化让采购模式出现转变,也是未来百货营收难再出现大幅成长的隐忧。刘姵君认为,与日本同样,台湾也正朝向高龄化社会发展,银发族会更倾向于就近的街坊型通路采购商品。
为抵挡电商的冲击,百货也积极投入 OMO(线上与线下融合)布局,不过仍面临诸多挑战。刘姵君不讳言,零售通路商来咨询时,最常见的问题就是该如何挑选合作的电商平台,但同时又不侵蚀既有的线下通路?而若要自行投资电商,又该投资多少资金?厂商也会思考面对不同网络使用者的需求,原本的年轻网购买者需求是什么?因为疫情,进来体验使用网购的新族群需求又是什么?
她对于包含百货在内的零售通路商建议是:“消费环境与路径日益竞争多元,除了从通路成长率看表现之外,更进一步回头检视如何满足消费者需求,将是更从基本面出发,找出趋势的做法。”
(本文由 财讯 授权转载)
延伸阅读:
- 疫情重创消费!标普:今年全美零售商破产恐创新高
- 疫情重创零售业,美今年恐倒闭 25,000 间零售店
- 电商“疫”军突起,零售数字化不走回头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