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无价还是不值钱,当代音乐值多少?

2025-01-16 205

“音乐到底值多少钱?”随着串流崛起,愿意掏钱买一张约 300 元 CD 的人越来越少,甚至连 150 元的串流月费都舍不得花钱。音乐是创作者智慧与创意的结晶,更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养分与调剂,然而对当代消费者而言,却似乎逐渐被视为免费商品。知名媒体网站 Pitchfork 最近登出一篇由资深写手 Marc Hogan 所撰写的文章,内容针对过去到现在(以美国为主)音乐产业的各个环节的价值变化进行探讨,到底该是免费、还是无价?每个人都有不同解答,期待这篇文章能提供更多想法。

音乐产业现在的困境就连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都束手无策。在 SXSW,由 Arcade Fire 的 Butler 兄弟所主持的产业现况讲座上,2008 年经济学奖得主兼纽约时报专栏作家 Paul Krugman 告诉参与者:“成功的音乐人靠着行之有年的方式赚入他们大部分的钱,也就是现场演出。”然而,这些收入主要集中于产业精英,也就是已经有足够知名度的人。“我其实不知道,我喜欢的那些乐团到底是怎么存活下来的。”

▲ Arcade Fire 的 Butler 兄弟在 SXSW 谈论音乐产业的名人经济(The Celebrity Economy in Music)。

唱片收入节节下滑,潜力服务仍然无法填补缺口

音乐到底值多少钱?过去十年间,靠歌曲和专辑产生的收入巨幅减少,它的价值就像好不好听一样主观,音乐产业比起英文中常被称作“悲催科学”的经济学更加黑暗无光。我们试图讨论“当代音乐价值”却比以往更加艰难,现在要涵盖更多的花费,包含了制作、行销、演出者酬劳、场地费用、巡演团队的工资等加总起来的额度。

如要评断这个产业中所进行的每项工作之价值高低,其标准也比以往更加模糊。对此出现了两种歧异的观点:独立摇滚派的坚定份子 Damon Krukowsi 认为,在 1988 年制作 1,000 张专辑,跟在 2012 串流 1,300 万首歌(以一张专辑十首歌来比,就是 1 万 x 1,300 万首歌),前者提供了更多收益潜能;而传奇制作人 Steve Albini 在去年一场讨论中提出,对音乐人和听众而言,由于网络发达使过去无效率的老旧系统逐渐被淘汰,反而留下更好的产业环境。

与 80、90 年代的老将们相比,有些更强烈的声音传达了对音乐价值的看法。将歌曲撤下 Spotify 前, Taylor Swift 坚决地说:“音乐不该是免费的!”随着苹果发表会免费送出新专辑,造成广大讨论的 U2 主唱 Bono 则说:“最大的挑战在于让人们再次尊重音乐,再次理解它的价值。”最近推出 Tidal 的 Jay Z 在受访时也提到:“水能喝到免费的,但人们愿意花钱买价值 6 块美金的水,却不愿意花钱买音乐。”于是你发现,花钱购买专辑和歌曲就像早期买瓶装水的消费者一样,遭受相同的嘲笑。

当冰山正在溶解的同时,这个产业也岌岌可危,2014 年全球唱片收入下滑至 150 亿美元,扣除通膨因素,黄金时期(1996 年)进账可是 600 亿美元!美国拥有世界最大的唱片市场,2014 年进账依然低于 70 亿美元,和 1999 年曾有 206 亿美元收入的鼎盛时期相比,市场萎缩超过三分之一。原先指望 iTunes、Spotify 等数位商店、串流服务或者其他具有潜力的新服务能填补缺口,但近几年看来,从这些环节进来的收益恐怕也不乐观。

21 世纪是音乐产业艰困的年代,一首歌或一张专辑的确切价值已难以界定,但偶有例外。由 Pharrell 和 Robin Thicke 创作的《Blurred Lines》之前被指控抄袭,两方律师都同意此冠军单曲的盈余接近 1,700 万美金;同年(2013 年) Spotify 揭露他们在版权费用上的支出,一首歌约 0.006~0.0084 美元不等,并坚持“不能从一首歌的平均收入来看待串流的价值”,如果有越来越多人使用服务,就有更多人因此受益。

▲ 由 Jay Z 主导的 TIDAL 之前声势浩大地推出,但目前为止看来是雷声大雨点小,消费者支持不如预期。

音乐没有“单位”可言,每次科技上的跃进都难以被明确转换为价值

让我们来看看,历年来音乐人从作品中获取收入的演变: 1983 年可从一张 8.98 美元的黑胶中获得 8% 的收入,同年当 CD 上市后,仅能从 16.95 美元的专辑中获取 5%;2002 年 CD 价格攀升至 18.99 美元,此时音乐人可得 10%;后来数位下载形式当道,虽然省了包装的费用,但收益却只微薄增加,在 iTunes Store 下载一张 9.99 美元的专辑只能拿 14%,而根据 David Byrne 在 2007 年发表的文章,独立厂牌艺人拿到 17%。

独立厂牌 Merge Records 创办人 Laura Ballance 从业超过 25 年,负责掌握预算及大小账目,公司旗下有 Arcade Fire、Neutral Milk Hotel、Caribou 等独立乐界之翘楚。针对“音乐价值多少”的问题,Ballance 翻阅无数新旧文件,从中发现无论是 CD、数位下载或串流,每次科技上的跃进都难以被明确转换为价值,“到底要怎么去界定音乐的‘单位’?是从每次的串流播放吗?当我们第一次销售专辑时,音乐就没有‘单位’可言了,‘单位’从此无法被定义。”

从以下图表能看出,各个年代的音乐透过不同载体与形式呈现时,换算成 2015 年美金币值又该如何思考:

 

此图表为 1974~2014 年间的专辑平均价格(已换算成 2015 年的美金币值):

在 2014 年,一张专辑可能会以黑胶、 CD 或数位形式贩售,总额平均下来已降至 11.97 美元,比起专辑销售的全盛时期,价格整整掉了一半以上,甚至与网络蓬勃发展时期相比也减少了 35%。单曲的命运更为坎坷!1977 年黑胶单曲平均售价是 5 美元,2000 年 CD 、黑胶和卡带的均价是 5.87 美元,不过 2014 年却只剩下 1.17 美元。

音乐消费的市场惨淡故事尚未结束,别忘了,我们还没算上串流呢!去年串流服务的收入首次超越 CD ,尽管两种格式拥有明显差异,但如同 Krugman 在 SXSW 讲座中所提,一个有缺陷的公制,总比什么都没有好,无论一张 CD 还是一次点阅聆听,都是一种音乐单位,如果想用一个单位来贯穿音乐历史,你可能需要一点抽象的艺术概念了。

 

现场演出非救命良方,艺人等级相距悬殊

如今,用来挽救产业收益的不外乎是现场演出,演唱会或多或少弥补了音乐人 28~56% 的收入。2014 年北美主流艺人演唱会收入为 62 亿美元,前一年为 51 亿、 2000 年为 17 亿,而 1990 年只有 11 亿美元。北美 Top 100 演唱会门票平均是 71.44 美元(约 2,217 元台币),比起 1996 年平均 38.94 美元高出不少;男孩团体 One Direction 是大赢家,总额 1 亿 2,720 万,平均票价为 84.06 美元(约 2,582 元台币);紧接在后的是 Beyoncé 和 Jay Z 夫妻档,演唱会收入总额 9,600 万美元,平均票价 115.31 (约 3,542 台币)。

不过就一般的状况而言,演出者拿到的远比总额少很多,尤其巨型演唱会的各项支出庞大;此外,演唱会也有等级之分,巨星和其他表演者之间存在着巨大的鸿沟,此贫富差距甚至引起政府关注。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 Alan Krueger 于 2013 年在摇滚名人堂演讲时指出:“音乐产业的现况,其实就是美国社会经济状态的缩影。”位于金字塔顶端 1% 的艺人,其收入加总足足为 1982 年的两倍。

Marc Hogan 提到,在今年冬末的某个周一夜晚,他到一间位于中西部的中型表演场地,看了加拿大庞克乐团 Single Mothers (单亲妈妈)的演出,虽然对此活动感到满意,但当天只有 19 名观众、付了 10 美元入场。“其实在这条路上,我们还没开始赚进任何钱。当我放弃家族事业的时候,大家都用‘你犯了人生中最大的错误’的眼神看我,我有时候会想,也许真是如此。”乐团主脑 Drew Thomson 表示,为了专注于乐团事业,他离开原本报酬稳定的工作,尽管 Single Mothers 已被知名独立大厂 XL Recordings 旗下的 Hot Charity 签下,在被外界定义为成功乐团的发展背后,依然无法拥有稳定收入。

▲ 比起其他衰亡的部分,演唱会售票已经算是有所成长的,看看前阵子江蕙和张惠妹的演唱会全台湾的疯狂程度就知道。

版权费用长期不受重视,市场进账亦逐渐萎缩

专辑和演唱会不是乐团赚钱的唯二方法,“创作版权”在 2013 年带进 22 亿美元收入。然而,版权费如今也面临艰困时局,串流服务的崛起让 2014 年收益跌降至 10 亿美元。从版权收入的历史来看,想要以此维持生计是蛮不聪明的作法,1831 年以前,《版权法》中甚至不包含音乐。

就现况而言,曲谱价格是创作者和发行商之间的协商,比起多年前并未改善多少。由美国版税委员会统一制定的录音版权费用,每隔一段时间会做出调整,1976 是 0.0275 美元(相当于今日的 0.11 元),一首五分钟的歌曲,实体及数位下载的录音版权在 2009 年大概是今天的 0.099 元,串流的费用另计。ASCAP (美国作曲家、作家与版权商协会)和 Pandora 曾因版权费闹上法庭,Pandora 认为支付 1.7%(与传统电台相同)较为合理,不过最后 ASCAP 获得胜诉,得以索取 1.85%。后来美国版税局在今年 2 月初公开了一份长达 245 页的报告,提出针对音乐人和词曲作者版税报酬问题的全面改革办法。

最后一种让音乐人赚钱的方式,就是“除了音乐以外的其他任何东西”。Krugman 在 1996 年发表的文章中,就已经预测到这波“名人效应”:比起卖唱片,更重要的是偶像塑成。玛丹娜在 2008 年与 Live Nation 签下 1.2 亿美元的“全方位合约”,其中包含了新唱片发行广告以及演唱会宣传规划等所有相关事宜,成为此作法的先驱。

不过这并非白金唱片歌手的极限,越来越多人采取发行合辑或类似作法创造收入,毕竟卖唱片不赚钱了,大家得开源啊!美国电视频道 Adult Swim 副总兼创意总监 Jason DeMarco 表示:“以往人们以为乐团授权让别人使用创作是件坏事,其实若有审慎进行,对于乐团和厂牌都是一件好事。”但真相依然残酷,过去六年间,将音乐授权给电影、电视、电玩及广告使用的收入下滑了 22%,扣除通膨因素, 2009 年的 2 亿 4,290 万到去年只剩 1 亿 8,810万 。

Marc Hogan 和来自巴尔的摩的梦幻民谣团 Lower Dens 成员 Jana Hunter 先前谈过此问题,2012 时她曾写下:“音乐不该免费,也不该是廉价的。”Hunter 提到,在这个什么都有价的时代,为什么人们反而认为音乐不必付钱?当音乐人尝试将自己的生命定位于制作出有创意的作品,就会面临到巨大的利益冲突,“我们生存在一个凡事都短暂、快速地闪现的世代,串流就是最好的体现,你接触到的是音乐的片段,它们不断地流过,你们关系从此不再是实体的、长期的。”而 Marc Hogan 也引用了美国独立乐团 Superchunk 的歌词 :“我讨厌音乐,它有什么价值可言? 它让我们脱离了现实。”

音乐的价值到底是什么?它在我们的生活场景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提供慰藉、欢乐,无论是感性的影响还是经济效益,音乐都创造出社会承认的价值。当音乐单位难以被界定,经济价值仿佛不复存在,未来是否能有更多收入拯救这个积弱不振的产业?在许多人投入此产业并期待找出解决办法的当代,相信音乐对大多数人而言,依然无价。

▲ 当你愿意掏 150 元出来买咖啡,为什么不能花 300 买一张 CD 或者付串流月费?

  • How Much Is Music Really Worth

(本文由 Blow 吹音乐 授权转载;首图来源:Flickr/Hernán Piñera CC BY 2.0)

2019-03-31 10:30: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