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你有天步入生活起居需要他人照料的年纪时,身边有个可以随时照料你生活起居、提醒你该吃药、注意到你身体状况有没有出现异常的机器人,会不会让你的生活更方便呢?
陪伴、医疗用机器人通通都有
从去年 8 月开始,中国龙山医疗中心就开始实验性地使用看护机器人来照顾院内年长者的生活起居。医护人员会透过其中两个机器人来追踪病患的健康资讯,录下年长者跟家人互动的情况、展示照片;另一个机器人则只有孩童大小,专门用来陪伴院内长者,让他们不要感到这么孤单。
用来当朋友的机器人
潘校铭(音译,Xiaoming Pan)是决定把看护机器人投入龙山医疗中心的机器人公司老板,他在言谈间表达出机器人能够提供高品质看护的信心,他说:“机器人是设计来当朋友的。因为透过自我学习和资料分析,它们可以研究并记住你喜欢什么、借此跟你有更好的互动。”
仍然还有很多挑战
不过潘校铭也承认,他们现在仍碰到很多阻碍,像是机器人的数据库有时会无法正常运作,让年长者在互动时听不懂它们在说什么,进而带来令人尴尬的沉默。而且比起会使用网络的年轻人,他们必须透过一对一的访谈从年长者那搜集到使用回馈,这也是相较起来更耗时费力的事情。
▲ 2016 年 6 月在比利时的医院内,日本软银研发的 Pepper 机器人正在招呼前来医院的人们。(Source:达志影像)
日本也有看护机器人
虽然还有许多问题要解决,但中国龙山医疗中心并不是唯一在发展看护机器人的地方。像在日本,明智大学的向井利春教授就设计出白熊样貌的机器人“Robear”,专门用来把患者从床上抬到轮椅去。
▲ “Robear”的运作模样。
全方位居家看护空间 提供无微不至的协助
英国赫特福德大学电脑科学学院的多滕汉(Kerstin Dautenhahn)教授则正在设计提供给年长者的全方位居家看护空间。只要住进这栋屋子,机器人就会提醒使用者什么时候该吃药、帮使用者拿东西、或是提醒有谁站在他后面。
多滕汉表示,他们在屋子内设置了超过 60 个感应器,可以辨识并追踪使用者的一举一动,这样就能在使用者因为身体不适在行为上出现异常时,适时提供帮助。
出事情时只有一个人的时候怎么办?
设计仿生伴侣机器人的设计师康岚(Sebastian Conran)则相信,机器人能为陪伴、即时照护带来很大的帮助,他说:“除非你的病况非常严重,不然你不需要让看护随侍在侧。但是你总得面对一个人的情况。”
“如果一名看护每周只会来看你两次,那其他时间怎么办?如果你在看护不在的时候出事该怎么办?”
▲ 一台相机从书里探出镜头来。面对这种全方位、记录所有病患隐私的机器人,也带来了被监控的隐忧。(Source:达志影像)
还是有科技上的隐忧
尽管如此,看护型机器人也带来被监控、科技是否会取代人际互动的隐忧。
全天候跟监 房子不像自己的
正在设计全方位居家看护空间的多滕汉便指出,过去居家环境是由个人所支配,然而,当有台机器人“一周 7 天、一天 24 小时”监控你的一举一动,难免会让人有自己不再有自主权的感觉。
多滕汉说:“如果有个人随时随地在批评你,提醒你已经 5 个小时没有喝东西了,你一定会想要问自己:‘这到底是谁家啊?’”
▲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Nanyang Technological University,NTU)教授塔尔曼(Nadia Thalmann)以自己的脸为原形,创造了拟真人型机器人纳丁(Nadine),并在 2016年3月接受《路透社》访谈。(Source:达志影像)
怕界线模糊
多滕汉也认为让机器人像人类一样提供情绪上的支持,是完全不该列入考虑的事情,她认为有些事情本来就是人类比较擅长,有些则是机器人比较擅长,若是模糊这条界线会变得非常危险。
重点在人和机器人的协调
数位人类学家尼可拉斯(Lydia Nicholas)则认为,所谓的看护机器人不应该是“全部交给机器人”或是“全部交给人类”这样的思维,毕竟机器有办法记录人脑没办法记下的大量资讯,人类则有办法提供机器无法取代的情感连结,因此更重要的是,应该是在两者之间寻求更好的平衡。
- How a robot could be grandma’s new carer
- Why robots are the way of the future, especially for the elderly
- Inside China’s experiment to find friends for 230 million old people
(本文由 地球图辑队 授权转载;首图为 2016 年 6 月,在一家比利时医院里,一名患者在机器人佐拉(Zora)的带领下前往他的病房;来源:达志影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