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GGAMen游戏资讯




“数位身份证”即将上路,却有百位学者专家连署反对

2025-03-31 206


台湾“数位身份识别证”历经 4 年规划,预计要在今年 10 月正式上路,但目前反对新证的学者专家连署人数已经超过百位。究竟新式身份证能带来什么好处,又为什么引来反弹呢?

在这个时代连署似乎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情,但如果看一眼这份连署人的名单,就会觉得事情并不单纯,这可不是在路边发传单签个名就能解决的。

▲ 反对换发芯片身份证连署人名单。(Source:台湾人权促进会)

名单中大多是中研院、国立大学资讯与法律相关背景的学者,也不乏资讯安全领域的专家,他们连署的目的就是“反对全面换发芯片身份证”。

台湾从 2015 年开始进行身份证数字化(eID)的相关研究,并于 2017 年完成计划草案,2020 年公布换证计划,预计用 4 年时间,逐步达成 100% 换证率的目标。

简单说,数位身份证会增加一枚芯片到我们的证件上,里面记载了个人资讯,也能够与户政、健保等-网络连结来更新资讯,有点像是把现行的身份证、健保卡跟自然人凭证合一的概念。

数位身份识别有几个优点:

  1. 芯片防伪
  2. 支援多种凭证
  3. 未来可以朝向无实体迈进

内政部则认为这是一个推动-数位转型的指标,虽然两者之间没有绝对关联,但身份识别数字化的确能够提高-内部资料检核与传递的效率。对于一般民众而言,出门少带一张卡,省下申办各种业务时,要印一堆身份证影本的麻烦,也算是一些便利。

那这些学者专家为什么要连署反对呢?核心就在于个资保护议题,始终没有解决。

有基本资讯安全常识的人都应该知道,这世上不存在无法破解的数位系统,当内政部不断强调数位身份证“绝对安全、资料绝对不外泄”时,不知道已经有多少人在磨刀霍霍准备挑战了(小提醒:全球五百大超级电脑里,中国就有 227 部)。

这样的喊话甚至也抹煞了相关单位在安全防护上的努力,其实在换证计划中,安全规格的叙述一应俱全,包括了采用高于护照芯片的 ICAO 9303 机制,硬件架构安全性符合 CC EAL4+ 安全认证(依循  ISO/IEC 15408)或 FIPS140-2(密码模组安全需求标准)规格。使用时也跟自然人凭证一样,不会留下纪录,这些努力其实都值得肯定。

然而空泛的“绝对保证”喊话,恐怕是让相关专家相当感冒的原因之一,正因此,连署书也要求-需成立隐私保护专责机关,而不是把责任丢给内政部、财政部、金管会、科技部跟 NCC“集体负责”,同时也急切需要替数位身份证立专法,或是修法,来确保执行法源依据,以免未来无限扩权。

多卡合一,产生单点脆弱环节

此外,尽管数位身份证本身的安全系数很高,但是将各种服务集中在一张卡片上,万一卡片遗失,其风险就如同其便利性一样远大。值得一提的是,芯片本身也能够设定密码保护,但是仅有 6 位数字,安全性并不可靠。

更让人担心的是未来的相关应用,-多次强调未来 eID 可以整合到其他多种应用中,像是绑定手机,或是支援金融功能以及支付功能,当eID 成为一个集多种功能于一身的超级 App,虽然便利但风险也更加可怕,就如同中国现在利用微信打造的“健康码”管理系统,恐怕不是台湾人民所乐见。

▲ 数位身份证的未来规划中,也包括绑定手机,并加入支付和票券功能。(Source:内政部)

而在新证引发的争论中,不免也让人开始思考,为什么我们不趁此机会讨论一下,要不要继续使用身份证制度?毕竟,这是日本殖民时代,为了便于掌控人口而推行的系统,全世界不使用身份证的国家包括美国、英国、丹麦和日本等先进国家,其中英国更是三度“试用”,目前则是维持无身份证状态,日本则是正在推行中,台湾是否也可以趁此想一想,身份证的意义与用途?

站在生活便利的立场,数位身份证或许可以替我们节省不少时间,然而在资讯安全与个资保护的设计上,仍然有未尽完备之处,期望有关单位能够在正式上路前,再次审慎评估相关风险,才是比较好的作法。

参考资料:

  • 与社会各界沟通之重要活动及New eID规划内容重点
  • 为何我们反对内政部的数位身份证政策?
  • 【芯片国民身份证计划草案终于出炉】十年最大变革,数位身份证要来了

(首图来源:内政部)

2020-04-24 08:11:00

标签:   游戏头条 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 ggamen科技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游戏财经 新闻网 科技新闻网 科技新闻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ggamen ggamen游戏新闻网 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网 新闻网 ggamen游戏财经 科技资讯头条 ggamen科技 资讯头条 游戏头条
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