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赴中国开店的太平洋崇光百货,原是百货金鸡母的代表;远东集团入主后,更一度想要在中国遍地开花。没想到,市场反转,新开的卖场都大赔钱!
“太平洋 SOGO 百货已经从一年每股赚 6 至 8 元的金鸡母,变成只赚 0.7 元的弱鸡了!”一位持有太平洋崇光百货未上市股票的退休高阶主管感叹地说,特别是远东集团入主太崇后,积极扩张中国百货零售市场,但中国零售市场近几年急速饱和,加上电商冲击,远百在中国新投资的卖场几乎都赔钱,累积亏损将近 90 亿元!
2002 年,远东集团入主太崇时,当时太崇在中国的百货公司已经有 9 家,包括上海太百、成都商厦、成都全兴、重庆大都会、北京西单等,远东集团董事长徐旭东当时非常看好中国零售业的发展,还发下豪语,10 年内要再开 15 家百货公司,力争两岸零售霸主宝座。
于是,2005 年开始,远东集团又连续投资天津远百、大连连太、重庆立洋、无锡远百、成都远百、成都北城远百;2010 年,在中国百货业零售营收高达 56 亿元人民币(约 263 亿元台币)。
失算!中国零售市场大崩盘
曾派驻中国管理百货业务的台湾干部透露,那时候可以说是中国百货业的黄金年代,零售业者百花齐放,而且人民的消费力很高,甚至有很多卖场都推出礼物储值卡,储值卡里的金额拿来买瑞士名表都大有人在。
这位远东集团的台湾干部形容,过去在台湾就算景气再好,整体百货市场一年开个 5、6 家就很多了;但在中国市场,却是一年开个上百家购物中心。这样的发展导致百货市场急速崩盘,甚至出现一年关店也达上百家的奇特现象。
此外,近几年淘宝、天猫等电商网站快速崛起,也加速了传统百货业的衰败。中国百货商业协会的统计显示,接受调查的 80 家大型百货企业,2015 年销售总额年增长 9.3%,利润总额却下降 12.05%,销售利润率下降 19.5%。至于中国电商市场大饼则达到 2.8 兆元人民币,约占整体零售市场的 10%,年成长率是三成,可以看得出来电商快速瓜分实体百货的市场大饼。
一位在百货业有 40 年资历的高阶主管分析,早期的百货业只要地点好,招商顺利后就可营运;但自 2012 年起,受到购物中心崛起、同业百货商场增量过快、网络电商普及等影响,消费分流更加严重,而海外旅游购物与免税店及跨境电商兴起,也让中高档消费分散,甚至打奢也造成中高阶消费减少。
综合以上的状况让实体卖场经营更加困难,总体店数规模、销售增速明显下滑,利润增幅渐趋下降。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13 年至 2015 当年关店数占开店数比率分别达到 15%、22%、74%,可见关店量的比重一直拉高。
这让原本对于中国零售市场寄予厚望的徐旭东,也不得不仔细检视转投资的这几家大型远东百货的财报;其中,无锡远百从 2009 年起每年都是亏损的,累计亏损达 15.2 亿元;天津远百也累计亏损 10.66 亿元;成都远百则是从 2011 年成立至今已经亏损达 29.84 亿元;成都北城远百从 2013 年成立至今累计亏损达 4.69 亿元。整体评估后,近年陆续关掉了天津远百、无锡远百、北京西单太平洋等店。
更惨的是,原本在上海淮海路拥有相当不错地理位置的上海太平洋百货,也因为房东新天地商业公司明年打算回收物业,让远东集团在中国的百货店又再减少一家;看来,其在中国的百货店年营业额将从 165 亿元再往下探。
看似危机四伏的中国百货零售市场,徐旭东却不放弃。他说,中国转型确实相当快速,但这更值得花工夫,相信只要能度过这一段时间后,中国的人口市场规模还是非常大,是好的市场。他甚至认为,之后中国会出现购并的目标,“现在就有很多人来找我,但目前还未有定案。”
观望!收掉赔钱店还想购并
据了解,徐旭东说的“有人来找我谈”,其实就是中国首富王健林,王健林旗下的万达百货,同样经历实体通路的暴起暴跌,光是去年一年万达百货就关店 56 家,但万达手上还在规划仍有 8、90 个案子,其中有 36 个还正在盖。去万达百货参观过的徐旭东认为,无论硬件建筑如何华丽,但最重要还是经营面与商品力,要让消费者主动来卖场,这也是目前中国百货零售业所面临课题。
不过,徐旭东坦承,他去中国参观过很多卖场,这些并购案很多仍只是在评估的阶段,最重要是中国业者财报做得还不够国际化,很多数字都被隐藏或者看不清楚,必须要更谨慎思考,这也是目前远百仍在评估的关键。他认为中国大陆产业体质一旦从制造业思维转化成内需产业,实体零售百货业仍有相当不错的机会。
省思!不是有地就能做生意
令人不解的是,中国百货零售业关店的情况如此严重,就以万达自己关店的数量高达 56 家,为何万达还要继续筹备新的店?
从台湾派驻至中国太百工作过的前太平洋 SOGO 百货总经理、现任远雄流通副董李光荣就说,他过去在台湾百货工作的经验,业务主管的任务是负责抓净利维持 3 至 4%,但在中国市场时,发现很多中资经营购物中心却是赔钱也要抢生意。
后来才发现,这些中资业者大多是房地产业者,盖购物中心只是造镇计划的一部分,重点是卖周边的房地产,经营购物中心只是短期房东的思惟,跟台湾业者的思考模式是完全不同的,所以万达很有可能是有新的造镇计划,因此还会开新的购物中心。
但购物中心的经营模式也不见得适合台商企业,先前东莞一群台商眼见购物中心的房东招租模式似乎有赚头,2011 年在岳丰科技董事长叶春荣号召下,出资 14%,其余由东莞台商干部集资成立大麦克卖场,大麦克一亩地租成本更只要 20 万元人民币,共取得 200 亩土地,甚至还打算未来在中国各地开设分店。但没想到,该卖场主打正宗台湾商品,还把台湾观光夜市都放进大麦克,没想到生意始终不好,让大麦克商场每年都赔钱,最后在去年底决定收场。
从大麦克的案例可以看出,不是有一块地就能做卖场的生意,也不是打着台湾商品就能够卖钱。叶春荣事后分析,卖场的经营还是有其经营策略,招商与营运还是有方法;但先前台资业者大多是制造业思维,导致大麦克取得的地点并不适合开卖场,也算是学到新的课题,之后若要再跨入卖场,一定要谨慎。
(本文由 财讯 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