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华尔街日报》报导,Facebook 有意在今年年底前,针对新闻媒体推出“订阅”服务,让用户在 App 以付费的方式阅读新闻。
目前相关的细节仍不清楚,但报导释出了 Facebook 在考虑的几种可能,像是让媒体的原生文章使用先前的 Instant Articles。报导也谈到了订阅制度的几种安排,像是 Facebook 目前倾向的计量模式,也就是提供一定量的免费文章,之后读者就会看到要求付费订阅的提醒。这其实也是目前媒体业最常见的订阅方案。
Facebook 也谈到如何处理手续费的金流。目前考虑的方案是让媒体拿到所有订阅收入,但必须与 Facebook 分享订阅用户的相关资料。对此,Facebook 官方没有否认,同时也声明,表示他们始终与合作伙伴一起思考商业模式,同时了解伙伴的需求。
关于“订阅模式”是否是媒体的营收出路一直有争议。一部分人认为这会限缩读者数量,从而失去商机更大的“影响力”;一部分人则认为这可以聚焦在正确的读者与内容,同时让媒体不需要花力气跟从流量,进而降低报导品质或改变风格。
尽管现实中,能够实际以订阅模式创造核心营收的,还只有《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这类经营已久、颇有声誉的大媒体,但仍有人认为,订阅模式同样也可以为小型的地区性媒体带来额外的数位营收。根据《美国新闻协会》报告,全美 98 间发行量超过 5 万份的报纸,已经有 77 家提供某种形式的线上订阅。
值得一提的是,现行媒体产业的付费模式其实颇多元。除了常见先提供每月限量的免费文章再跳出付费提醒(通常是每月 10 篇),也有像 Medium 那样的 Freemium 会员制,甚至完全封闭、全然不提供免费内容的付费服务。也有一些媒体采用比较多元的混合形式,比如即时新闻、编译类或转载来的新闻可以无限免费阅览,但记者在国内外的深度报导只能每周阅读十篇,之后就得付费。独家新闻自然也是付费用户限定。
尽管如此,广告仍是大多数媒体核心的营收来源。也有一些媒体经营起“副业”,比如承接行销活动、实体研讨会、开班授课,或是贩售商品。台湾知名独立杂志《小日子》就开设了两间同名饮品店,而走深度报导的《端》前一阵子经历裁员改组的风波后,目前则选定订阅付费与群众集资为新的营运方向。
然而,就像任何商品首次上架营运,媒体以“订阅模式”为营收来源无疑只是开始。能不能像影视或音乐产业,让用户从免费、盗版时代过渡到愿意付费支持内容,还需要一段时间观察。
- Facebook Building Feature to Let Users Subscribe to News Publications
(首图来源:Shutterstock)
延伸阅读:
- Facebook 首次亚太新闻素养工作小组会议在香港举行,允诺拨款补助各地组织推广新闻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