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大的晶圆代工厂,中芯科技甫于 5 月 7 日发布 2015 Q1 亮眼的财报,营收年增 13%(季增 4.9%)至 5.1 亿美元,中国地区营收占整体营收比重升至 47%,创下了历史新高。Q1 毛利率为 29.4%,优于前季及去年同期的 22.5%。每股稀释盈余也增至 0.07 美元。展望第二季,中芯预估营收增加 2~5%,毛利率为 27~29%。同一期间,台积电则估计 Q2 营收下滑 6.7~8.1%,联电认为 Q2 营收将持平。部分媒体甚至将中芯第一季的亮眼表现形容为中国半导体的逆袭。
然而,同一天,根据 EETimes 的报导指出,中芯的执行副总在电话会议中指出,原先预期中芯在 28 奈米的产能可以在今年底开始反映在营收上,但是目前看来似乎有点太过乐观,至于详细的原因并未多加说明。不过据推测,应与中芯在 28 奈米制程遇上技术瓶颈有关。事实上,早在 2014 年 7 月 3 日,高通便与中芯达成合作协议,由高通协助中芯发展 28 奈米的先进制程,同年 12 月中,中芯便高调宣布已经成功以 28 奈米产出高通的骁龙 410 处理器,并且乐观预估 2015 下半年便能反映在营收表现上。在当时,此消息一出,便对高通最重要的两大供应商──台积电与联电造成不小冲击,尤其引发中芯可能杀价抢单的疑虑。
但从目前释出的消息看来,外界似乎高估了中芯高通合作后,对于市场可能造成的冲击。即便高通贵为全球最大的通讯 IC 设计公司,但是 IC 设计终究与 IC 制造仍有相当大的差异存在。诚如建筑师与营建工人的关系一样,虽然建筑师毫无疑问也需要了解房子的建筑施工过程,但我们并不会期待建筑师砌砖头的技术,也能和经验丰富的建筑工人一样熟能生巧。而芯片的制造也是同样的道理。从本质上来看,高通与中芯的合作,毫无疑问的,是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背后原因不外是高通为了“反垄断”的案子,对于中国-释出善意。
当然,高通也不是省油的灯,和中芯合作的同时,一方面也宣布要和联电与厦门市-共同投资的联芯电子合作,如今看来,高通确实成功避免了把先进制程通押在中芯身上的风险,另一方面,对于中国-还是能有交代。而今,中芯确认其 28 奈米制程遭遇瓶颈,无疑也是联电的胜利,由于台积电的先进制程已经发展至 20 / 16 奈米,因此在 28 奈米的扩张幅度已经趋缓,给了联电一个发展的契机,现在作为潜在的竞争对手的中芯又遇上技术瓶颈,因此联电在 2015 年,可望受惠于 28 奈米的先进制程的开出,有逐季走高的表现。
- SMIC Mum on 28nm Revenue Prospect in 2015
(首图来源:中芯官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