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种类的海鸟以掠食表层食物维生,它们从空中俯冲下来,攫取靠近海平面的猎物饱餐一顿。但随着人类制造的废弃物不断被排放到海中,它们越来越常叼到的却是满嘴塑胶制品。海洋生物误食塑胶的问题日益严重,对保育造成极大危害,近期科学家发现另一个导致许多鸟类将塑胶吞食下肚的相关因素,那就是海洋塑胶垃圾不但看起来像食物,连闻起来都像。
鸟也靠嗅觉搜寻猎物
我们已经知道,当塑胶在海上漂流时,波浪拍打和太阳照射会使它们分裂成更小的碎块,因此大量塑胶废弃物搭配海水,就像是“塑胶浓汤”一样。海洋生物只要一进食,便会不可避免地将这些小塑胶碎块一起吃下去。
至于海鸟为什么会吞下那么多塑胶制品,则包含另一个原因。像是信天翁或海燕等鸟类在开放海域觅食时,它们不只仰赖双眼,还有为了找寻猎物而发展出的敏锐嗅觉,而正因为嗅觉的关系,让它们将塑胶误认为食物。过去已有许多研究指出,鸟类会将注意力放在特定的化学物质上,以追踪潜在的食物来源,这个化学物质就是二甲硫醚(dimethyl sulfide,DMS),由藻类等浮游植物分解产生。举例来说,像是海风吹拂时,我们会闻到所谓的海鲜腥味,那味道即是来自二甲硫醚。而海鸟的猎物甲壳类、鱿鱼和其他小型海洋动物,又以藻类为食,因此二甲硫醚就如同鸟类的开饭钟,提醒它们某区域正聚集了它们最喜爱的大餐。
对鸟类而言不幸的是,因为释放二甲硫醚的藻类会依附在塑胶上,随之漂洋在海中,因此会让海鸟闻起来误以为海平面那一层塑胶下有猎物群聚。然而它们俯冲而下进食后,摄取的不是充满营养的甲壳类等生物,而是一堆无法消化的垃圾。
(Source:U.S. Fish and Wildlife Service Headquarters/Flickr)
错误的狩猎讯号
为了测试漂在海面上哪些种类的塑胶废弃物是产生二甲硫醚的元凶,来自加州大学(University of California)的研究团队进行了一项实验。他们将三种最常见的塑胶材质做成细珠,装满网袋,放置在海面上长达三个星期,并确认设计成不会让海洋生物误食。
结果可想而知,在测量它们的化学成分后,每个细珠所包含的二甲硫醚值都高于能让鸟类侦测得到的门槛。研究团队并结合过去 55 篇相关报告,比对 25 种海鸟对海上塑胶与二甲硫醚的反应,发现靠闻二甲硫醚寻找猎物的海鸟相较于其他种类,摄取塑胶废弃物的可能性高达五倍。团队并针对管鼻类的信天翁、海燕与水薙等族群进行观察,认为与过去的研究吻合,证明某些特定仰赖嗅觉的海鸟吃下更多塑胶。
在视觉以及嗅觉的影响两面夹击下,鸟类承受着相当大的伤害。它们经演化而来用来侦测猎物讯号的技巧,被塑胶废弃物混淆而派不上用场。研究团队建议,将来即便无法减少制造塑胶物品,但至少可以多采用抗藻类依附的材质,帮助减少海鸟误判及误食的概率。
- Something Stinks: Why Seabirds Eat So Much Plastic
- Why Do Some Seabirds Eat So Much Plastic? It Smells Like Food.
(首图来源:Flickr/Tilemahos Efthimiadis CC BY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