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 年前,英国物理学家柏内兹李在实验室发明“万维网”(WWW),让学术界分享研究成果,也改变人类社会样貌;30 年后,这位 WWW 之父警告,这套系统“已遭恶棍劫持”。
法新社报导,柏内兹李(Tim Berners-Lee)位于欧洲核子研究组织(CERN)的旧研究室在偌大建筑内,和其他研究室看起来没有不同。
唯一可看出这里曾写下一页历史篇章的地方,是一幅乍看不起眼的纪念牌,一张 CERN 旧网页目录的文件挂在门上,柏内兹李名字旁还以诙谐字眼写着“暂时离开办公室”。
当时,柏内兹李虽负责 CERN 内部目录,却对可让全球各地和 CERN 合作的数以千计科学家更容易分享研究资讯的方式感兴趣。
柏内兹李希望打造一个“去中心化的资讯管理系统”,不久后便催生了“万维网”(WWW,World Wide Web)。
其实原始的网络型态早已存在,但要等到万维网问世,人们才可以利用浏览器浏览网页,搜集网页资讯。柏内兹李的 CERN 同事弗路克格(Francois Fluckiger)说:“我们很早就有一种正在创造历史的感觉。”
1990 年,比利时科学家凯佑(Robert Cailliau)加入团队,协助改善这项新系统,利用超文字标示语言(Hypertext Markup Language,HTML)为网页标准。
他们开发超文字传输协定(Hypertext Transfer Protocol,HTTP),只要点一下超链接,就可以连上网页,并利用统一资源定位符(Uniform Resource Locators,URL)为网址系统。
1990 年底,柏内兹李让 CERN 的第一台网页导航服务器开始运作。这项网页浏览器 1991 年首度对 CERN 以外的组织开放,首波开放给其他研究机构,之后才对大众开放。
柏内兹李 1994 年前往美国麻省理工学院(MIT)任教后接手万维网团队、如今已退休的弗路克格赞扬,万维网、互联网协定(IP)及 Google 开发出的算法是 20 世纪三大重要发明。
但弗路克格却不禁感叹网络上充斥“网络霸凌、假新闻、集体歇斯底里”等乱象,隐私权也受到威胁。“我们要扪心自问,如不躬自反省,最后可能会创造一头完全失控的怪兽。”
柏内兹李发起抢救网络的运动。他去年 11 月在葡萄牙里斯本举行的网络峰会(Web Summit)提倡成立“万维网契约”(Contract for the Web),人人都扮演确保万维网为人类服务的角色,协助保护开放的万维网为公共财和每个人的基本权利。
柏内兹李去年 12 月投书《纽约时报》(NYT),提到暗网(dark web)、网络犯罪、假新闻以及个资外泄等网络威胁说:“网络已遭恶棍和酸民挟持,在全球各角落利用网络操纵人们。”
被尊称为“万维网之父”的柏内兹李今年 1 月在“世界经济论坛”(WEF)呼吁全球精英,一同加入对抗“网络争论两极化”乱象。
柏内兹李呼吁打造网络讨论平台,连结拥有不同意见和背景的人们,有别于当前普遍的“网络贫民窟”(online ghetto)以及针对个人化搜寻筛选内容结果的过滤泡泡(Filter Bubble)和回馈回路(feedback loop)等现象,这些现象让人们难以接触看法不同的其他人。
(译者:刘淑琴;首图来源:达志影像)
延伸阅读:
- 假新闻充斥远离初衷,WWW 之父吁签约维护网安
- 本有机会成为世界首富的人,想帮你把资料从科技公司手中夺回来
- 万维网 28 岁了!发明人柏纳兹─李爵士写公开信指出我们面临的三大挑战